[发明专利]一种真空炉制备氮化钒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7346.4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8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董银龙;温晓立;张阳;李谦;李丛;孙小满;李生堂;马飞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10 | 分类号: | C22C1/10;C22C29/16;C22C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张芳 |
地址: | 753000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炉 制备 氮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炉制备氮化钒铁方法,其特征是:将原料装入安放在石墨坩埚内的纸质模具中,整体推入到真空炉中,先进行预热、高温烧结,然后通入高纯氮气进行氮化处理得到氮化钒铁。本发明将物料放入到坩埚内的纸质模具中,然后直接送入真空炉中进行氮化处理,1)成型过程中避免了粘结剂的使用,避免了粘结剂对真空炉的腐蚀,提高了真空炉的使用寿命,同时节约生产时间与成本投入;2)坩埚层与层的摆放采用交叉叠放方式,较好的提高了渗氮效率;3)物料在真空炉内反应速度快,高温烧结温度低,产品收率高,质量稳定,杂质含量低,可实现大规模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冶炼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真空炉制备氮化钒铁方法。
背景技术
钒在钢铁生产中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它在低微合金化钢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研究表明,钢中添加钒可以显著提高钢的强度,例如向钢中加入钒,可使其屈服强度由350MPa 提高到600MPa 以上;同时,钢中添加钒还可改善钢抗热疲劳性、可焊接性等综合性能。氮化钒铁是一种新型钒氮合金添加剂,其性能更加优于钒铁,其性能更加稳定,具有更高的细化晶粒和提升强度、韧性、延展性等功能。
目前国内外对于含氮合金主要是采用固态法、液态法和烧结法三种方法制取,其中固态渗氮是一种常用的生产钒合金方法,比如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采用钒铁细粉放入反应容器内,再将反应容器送入制备炉内,通入微正压氮气,制备炉进行加热,粉状物料在制备炉内渗氮和烧结反应,得到氮化钒铁产品。公开号为CN10482518A公开了一种利用真空炉制备氮化钒铁的方法,将粉钒与石墨、聚乙烯醇,铁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压制成扁球装物料放入真空炉内氮化烧结,制得氮化钒铁。该方法的缺点是物料需经对辊式压球成型工艺,增加了生产成本及工序;并且物料中的水、粘结剂对真空炉有腐蚀,影响制备炉使用寿命,物料干燥过程中,产生水汽,造成物料空隙增大,烧结后密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无需添加粘结剂,避免粘结剂对真空炉的腐蚀,提高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氮化温度,缩短生产后期,实现节能降耗,且产品质量稳定,杂质含量低的真空炉制备氮化钒铁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真空炉制备氮化钒铁方法,其特征是:将原料装入安放在石墨坩埚内的纸质模具中,整体推入到真空炉中,先进行预热、高温烧结,然后通入高纯氮气进行氮化处理得到氮化钒铁。
所述石墨坩埚采用交叉叠放方式安放在真空炉内。
所述纸质模具经过高温炭化处理,其厚度8mm,规格30*30*30mm。
所述真空炉内真空度在5~20Pa之间。
所述预热是指将真空炉内温度自室温升至1000℃~1100℃,保温2~3h。
所述高温烧结温度1400℃~1420℃,烧结时间3~4h。
所述氮化处理过程中,控制氮化温度1200℃~1220℃,氮化时间3~4h,真空炉内氮气压力保持在0.02MPa。
所述原料为钒铁粉,其中含钒量60~65%,粉末粒度为100目100%通过;
或使用钒氮粉与50钒铁粉的组合,其中钒氮粉含钒75%~77%,粒度80目100%通过,50钒铁粉含钒48%~53%,粒度80目~100目,钒氮粉与50钒铁粉重量百分比:58%~61%:38%~41%;
或使用钒氧化物、碳质还原剂和铁粉组合,三者之间的重量百分比:70%~86%:5%~15%:6%~26%。
所述钒氧化物为三氧化二钒或/和五氧化二钒,碳质还原剂为石墨、炭黑、增碳剂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73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静音高速管中泵及成套增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池预充控制方法及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