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陶瓷研磨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47745.2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70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莫庆龙;周谦;符智杰;徐永谦;甘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4B1/00 | 分类号: | B24B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刘培培 |
地址: | 51007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研磨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研磨工艺,首先按照预定规则将坯体的加工表面分为多个加工区域,然后根据加工区域的形状,规划加工轨迹。然后根据研磨系统中可同时加工的工位个数对各个加工区域进行分组,使得各个分组所包含的加工区域的总体加工时间差最小。基于研磨系统中各个工位同时实施研磨过程,且只有当各个坯体均完成相应工位的研磨过程后,研磨系统的传输机构才会将各个工位的坯体同步移至各自的下一工位。因此通过将各个分组所包含的加工区域的总体加工时间差设置最小,使得研磨系统的各个工位完研磨过程的时间趋于一致,从而使得各个工位的等待时间最短,提高研磨系统的加工效率,使产品的质量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陶瓷研磨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陶瓷卫浴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人工生产制造已无法满足加工需求。陶瓷坯体研磨过程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最终品质。而人工研磨质量不稳定、效率低,且研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影响较大。基于此,人们采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对陶瓷坯体进行研磨加工。但是传统的采用机器人研磨加工的方法效率低,质量不够稳定。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陶瓷研磨工艺,以提高机器人研磨系统的加工效率,使产品质量稳定。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陶瓷研磨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预定规则将坯体的加工表面分为多个加工区域;
根据各个加工区域的形状,规划加工轨迹;
根据研磨系统中可同时加工的工位个数对各个加工区域进行分组,使得各个分组所包含的加工区域的总体加工时间差最小;
将各个分组的加工轨迹添加到相应的工位的控制单元,进行坯体研磨;
各个坯体完成相应工位的研磨过程后,被研磨系统的传输机构同步移至下一工位。
上述提供的陶瓷研磨工艺,首先按照预定规则将坯体的加工表面分为多个加工区域,并对各个加工区域进行加工轨迹的规划,然后再将各个加工区域进行分组,使得各个分组中所包含的加工区域的总体加工时间趋于一致,这样在研磨系统的不同工位同时加工各个分组的加工区域时,各个工位完成研磨过程的时间差最小。各个工位根据坯体加工区域的分组情况,事先添加加工轨迹,每个工位只实施相应加工轨迹的研磨过程。当所有工位的研磨过程均完成后再将各个工位的坯体同步输送至各自的下一工位,因此将各个工位的总体加工时间调整为差值最小,使得整体的等待时间最少,提高系统的整体加工效率。且一个工位只完成特定的研磨过程,使得整体的加工质量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将加工表面分为多个加工区域前,先利用3D扫描设备获取坯体三维轮廓数据模型。
进一步地,将各个分组的加工轨迹添加到相应工位的控制单元,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三维轮廓数据模型上选取加工轨迹的起始点和终止点生成各个分组的研磨轨迹曲线,根据所述研磨轨迹曲线的坐标参数生成机器人离线程序,将离线程序添加到各个工位的控制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离线程序应用NURBS插补算法,实时控制所述工位的研磨工具沿研磨轨迹曲线的切线方向恒速进给。
进一步地,按照预定规则将坯体的加工表面分为多个加工区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坯体成型的转折线将加工表面分割为不同加工区域,且各个加工区域的任意曲面交角不小于90°。
进一步地,所述加工轨迹结合了曲线轨迹与定向直线轨迹。
进一步地,在各个坯体完成相应工位的研磨过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记录所述坯体已完成的研磨过程,并判断是否所有研磨过程均已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未经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77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板类光学元件环形抛光面形精调方法
- 下一篇:一种曲面工件超精密抛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