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音频接口的条码扫描器及其通讯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438185.4 | 申请日: | 2017-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43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 发明(设计)人: | 唐丙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管彦传 |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G06K7/1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万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8 | 代理人: | 刘强;陈轩 |
| 地址: | 31805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音频接口 条码 扫描器 及其 通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音频接口的条码扫描器,包括扫描模块,用于对条码进行扫描;编码模块,用于将条码信息转化为二进制数据;数据暂存模块,用于存储编码模块输出的二进制数据;封装模块,用于对二进制数据进行打包封装;发送模块,与音频接口中的音频输出线路相连,用于向智能设备发送条码信息;滤波模块,设置在发送模块与智能设备之间,用于对通讯的数据进行过滤;修正模块,与音频接口中的音频输入线路相连,用于从智能设备端读取条码信息,与数据暂存模块内存储的条码信息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对滤波模块的滤波参数进行修正。本发明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了通过音频接口连接条码扫描器,并进行快速的条码扫描识别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采用音频接口的条码扫描器及其通讯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发展,现在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的处理能力越来越高。现有的条码扫描器是自身设置运算CPU,将扫描处理后的数据再发送至智能设备上,这种设计实际上是对智能设备本身处理器处理能力的浪费。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了通过音频接口外接RFID读卡器的设备。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数据传输速度以及处理速度的限制,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音频接口的条码扫描器及其通讯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了通过音频接口连接条码扫描器,并进行快速的条码扫描识别过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用音频接口的条码扫描器,包括,
扫描模块,用于对条码进行扫描;
编码模块,用于将条码信息转化为二进制数据;
数据暂存模块,用于存储编码模块输出的二进制数据;
封装模块,用于对二进制数据进行打包封装;
发送模块,与音频接口中的音频输出线路相连,用于向智能设备发送条码信息;
滤波模块,设置在发送模块与智能设备之间,用于对通讯的数据进行过滤;
修正模块,与音频接口中的音频输入线路相连,用于从智能设备端读取条码信息,与数据暂存模块内存储的条码信息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对滤波模块的滤波参数进行修正。
作为优选,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入端通过串联的第一可变电容和第二可变电容连接至第一运放的正相输入端,第一运放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接地,第一运放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一可变电阻连接至第一运放的输出端,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连接至第一运放的正相输入端,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通过第一电容接地,第一可变电容和第二可变电容通过第三电阻接地,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连接至第二运放的正相输入端,第二运放的正相输入端通过第八电阻接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第六电阻连接至第二运放的反相输入端,第二运放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七电阻连接至第二运放的输出端,第二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电容连接至三极管基极,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容连接至第一运放的输出端,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九电阻接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第十电阻连接至第三运放的正相输入端,第三运放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十一电阻接地,第三运放的反相输入端通过串联的第十二电阻和第十三电阻连接至第三运放的输出端,第十二电阻和第十三电阻之间通过第十四电阻接地,第三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电容接地,第三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第十五电阻连接至输出端。
一种上述的采用音频接口的条码扫描器的通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扫描模块对条码进行扫描;
B、编码模块将条码信息转化为二进制数据;
C、将步骤B生成的二进制数据存入数据暂存模块;
D、封装模块对二进制数据进行打包封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管彦传,未经管彦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81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二维码畸变校正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