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注射用他唑巴坦钠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36893.4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6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康宁;曲景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鲁天和惠世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19 | 分类号: | A61K9/19;A61K47/02;A61K47/18;A61K31/431;A61P31/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韩百翠 |
地址: | 25010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板 他唑巴坦钠 用时 冻干曲线 冻干机 注射 解析干燥 升华干燥 他唑巴坦 碳酸氢钠 真空条件 三阶段 成盐 出箱 冻干 放气 放入 化料 晶型 料液 预冻 装盘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射用他唑巴坦钠的生产方法。该方法为:他唑巴坦与碳酸氢钠成盐后,料液装盘放入隔板进行冻干;冻干机的隔板温度预先降温到‑30℃,控制15分钟时间将降到‑42℃,再控制10分钟降到‑45℃,稳定2~4小时;预冻完成后,在真空条件下分三阶段进行升华干燥:冻干机隔板从‑45℃升温至35℃,用时70~90分钟;然后从35℃升温至40℃,用时400~600分钟;然后从40℃升温至55℃,用时50~70分钟;最后经解析干燥后降温放气出箱。该方法改变他唑巴坦钠的冻干曲线,让产品的冻干曲线设计更加合理,产品的晶型更加的稳定,避免频繁出现化料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用他唑巴坦钠的生产方法,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他唑巴坦钠是日本大鹏制药公司开发的新型青霉烷砜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是目前临床应用效果最好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之一,具有稳定性高,活性低,毒性低,抑酶活性强等特点。他唑巴坦钠,化学名称为[2S-(2a,3b,5a)]-3-甲基-7-氧代-3-(1H-1,2,3-三氮唑-1-基甲基)-4-硫代-1-氮杂双环[3,2,0]庚烷-2-羧酸钠4,4-二氧化物,分子式:C
注射用他唑巴坦钠是由他唑巴坦酸与碱性钠盐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再进行预冻处理,然后再经升华干燥、解析干燥后获得注射用他唑巴坦钠原粉,目前的注射用他唑巴坦钠的生产工艺存在以下问题:
1、在预冻环节,大多采用慢冻的方式,其冻干控制工艺曲线的时间控制太长影响生产时间,导致产品的晶型不好,容易出现化料的情况。预冻就是把液态的冻结成冰晶型态的固体,使其在真空条件下升华干燥后保持其在冻结时的形状。慢冻时(1℃/分),形成的结晶肉眼可见,晶粒较大,冰晶升华后,留下的间隙也大,升华时水分极易溢出,干燥的速度比较快,缩短了冻干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慢冻容易导致在冻结过程中出现“过冷”现象,“过冷”现象会引起被干燥制品产生浓缩,造成均一性差,而影响冻干产品的外观。同时由于慢冻控制工艺曲线的时间控制太长影响生产时间,导致产品的晶型不好,容易出现化料的情况。相反,溶液速冻时,晶粒保持在显微镜下可见的大小,得到冻结晶粒比较细,细小的晶粒不会使生物制品晶粒长大而造成机械性损伤。但是由于晶粒细小,冰晶升华后留下的间隙狭小,水分升华的阻力大,干燥速度慢,生产周期延长,而且干燥后的制品特别容易吸湿,给保存带来困难,这是速冻的缺点。
2、干燥设计不合理,使速冻后产品不易干燥。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速冻后细小的晶粒不会使生物制品晶粒长大而造成机械性损伤。但是速冻后干燥困难,现有工艺并没有给出合理的干燥方式,因此影响了速冻工艺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注射用他唑巴坦钠的生产方法,该方法改变他唑巴坦钠的冻干曲线,让产品的冻干曲线设计更加合理,产品的晶型更加的稳定,避免频繁出现化料的情况。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射用他唑巴坦钠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
1)成盐
他唑巴坦投入反应罐内,滴加配制好的碳酸氢钠溶液;开启真空抽除二氧化碳气体;然后调整pH6.0-6.5;加水调整料液的浓度为25~30%,将料液除菌过滤后,装入盘子;
2)预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鲁天和惠世制药有限公司,未经齐鲁天和惠世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68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