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梯能效测试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432089.9 | 申请日: | 2017-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7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 发明(设计)人: | 陈洁;谢知坚;吴城汀;林建新;王胜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旭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3 | 代理人: | 程春宝 |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电梯能效 抛物线 能耗 二次函数 试验载荷 测试 测试过程 建立关系 能耗数据 人力物力 预先设置 功率计 上下行 总能耗 钳位 谐波 采集 全程 节约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梯能效测试方法,所述方法为:步骤S1、预先设置一时间间隔,采用一钳位功率计获得出各个时间间隔对应的电梯功率、累积能耗、电梯谐波的数据,步骤S2、用不同工况下的累积能耗作为y轴,用电梯试验载荷作为x轴建立关系曲线图,则电梯上下行全程总能耗与电梯试验载荷的关系为一个二次函数抛物线;步骤S3、根据二次函数抛物线得到公式4:E1=EP+(E0-EP)*(μm-m1)2/(μm)2;步骤S4、后续要获得其他的电梯实际的能耗数据,只要根据公式4采集相应的电梯累积能耗即可求得;这样电梯能效测试过程中无需测试太多的数据,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梯能效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都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梯的便捷性、安全性和节能等要求不断提高,电梯的能耗是评价电梯的重要指标,因此电梯的能耗测试进行研究尤为重要。电梯的能耗特性与使用情况都决定着电梯的能耗水平,对电梯的能效进行评价分析时,不能用某个特定工况下的电梯运行能耗作为评价指标。目前,研究电梯能耗的机构较多,但研究结果都具有独立性和局限性,电梯的性能、运行环境以及电梯的使用情况所差别,以瑞士的S.A.F.E为代表,主要针对欧洲发达国家的电梯设备,然而其研究结果不适用于中国、印度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基于我国电梯的运行情况,必须独立自主研究电梯能耗测试技术。
我国研究电梯能耗测试技术较迟,2009年浙江省首次颁布DB33/T771-2009《电梯能源效率评价技术规范》综合考虑模拟实际工况的测量行程和部分使用情况等因素,模拟实际工况,不是实际工况,这和用实际运行工况来测量电梯的实际能耗肯定存在区别,该能效评价规范还要进一步完善改进。
由于不同类型电梯的参数不同,如提升高度、速度、额定载重量等参数不同,如何选用一个科学合理的能效测试评价方法非常重要。如果不考虑电梯的提升高度、速度、额定载重量等参数,只是任意测试电梯一个完整上下行程运行的绝对能耗,很明显可以得知,提升高度大、载重量大的电梯能耗绝对会更大一些,显然这是无法客观反映出电梯的实际能耗水平,那么这些不同电梯的绝对能耗是没有可比性的,因此电梯的能耗不能作为电梯能效评价的指标。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能效测试方法,在电梯能效测试过程中,无需测试太多的数据,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电梯能效测试方法,所述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预先设置一时间间隔,采用一钳位功率计获得出各个时间间隔对应的电梯功率、累积能耗、电梯谐波的数据,所述累积能耗包括:上行全程能耗、下行全程能耗以及上下行全程总能耗;
步骤S2、将不同时间间隔的电梯累积能耗进行建立一关系曲线图,即用不同工况下的累积能耗作为y轴,用电梯试验载荷作为x轴建立关系曲线图,则电梯上下行全程总能耗与电梯试验载荷的关系为一个二次函数抛物线,该二次函数抛物线的最低波谷即为电梯的平衡载荷位置,且二次函数抛物线左右对称;
步骤S3、设定电梯的额定载荷为:m;平衡系数为μ;电梯空载、平衡载荷时对应的上下行全程运行的总能耗分别为:E0、EP;则试验载荷为m1,其对应的上下行全程运行的实际能耗为E1,设定K为抛物线系数,根据二次函数抛物线的关系,得出:
K(E0-EP)=(μm)2.........公式1
K(E1-EP)=(μm-m1)2..........公式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未经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20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物联网的电梯维保系统
- 下一篇:电梯安全监控方法、装置、系统和介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