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B型围护系统模拟舱支撑装置的装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20114.1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3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潘果;江克进;张汇平;宋炜;郑欣彬;毕静;姚雯;耿元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9/00 | 分类号: | B63B9/00;B63B9/06;G01M9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周涛 |
地址: | 20012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舱 装配 方木 热胀冷缩 围护系统 支撑装置 上支座 下支座 层压 变形 支撑装置结构 低温试验 钢架平台 目标位置 使用性能 温差变化 正态放置 倒置 上凹槽 下凹槽 有效地 试验 液氮 预制 释放 支撑 制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型围护系统模拟舱支撑装置的装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模拟舱正态放置;在模拟舱底部的目标位置安装上支座;将层压方木固定在上支座的上凹槽内;在预制钢架平台上安装下支座;将模拟舱倒置吊放到下支座的上方,将层压方木固定在下支座的下凹槽内后,模拟舱安装完成。采用本发明方法装配而成的支撑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试验使用性能好,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有效地解决了低温试验过程中模拟舱由于热胀冷缩产生变形而使普通支座无法对其进行支撑的问题,释放了模拟舱液氮试验时因巨大温差变化而产生的热胀冷缩变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B型围护系统模拟舱支撑装置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B型围护系统模拟舱需要进行低温冷却试验,试验目的是证实模拟舱和模拟舱绝缘层在超低温情况下的性能,以及测定模拟舱的液货蒸发率。其中蒸发率是反映低温容器综合绝热性能的重要指标,模拟舱蒸发率反映模拟舱保冷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试验过程中在装载完成大于二分之一的有效体积量的液氮后需要静置约48小时,待达到热平衡后再测量24小时内液氮的蒸发率。整个试验过程耗时较长,且加载和卸载液氮过程中温差变化幅度很大,由于热胀冷缩效应,模拟舱的结构会产生一些变形,据经验可产生约千分之一的变形值,而常规的固定式支座显然不能对模拟舱进行支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出一种B型围护系统模拟舱支撑装置的装配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B型围护系统模拟舱支撑装置的装配方法,所述支撑装置固定在模拟舱的底部,该支撑装置具体包括以下装配步骤:
步骤1:将所述模拟舱反态放置;
步骤2:在模拟舱底部的目标位置安装上支座;
具体地,通过塞焊在模拟舱底板的目标位置焊接上顶板,在上顶板上垂直焊接上顶撑肘板,在上顶撑肘板的端部水平焊接上连接机构,所述上连接机构的中部开设有上凹槽;然后,在所述上凹槽的槽底和内侧壁上浇注一层10mm-15mm厚的耐低温环氧基树脂层;
步骤3:将层压方木放置在上凹槽内使其端部与上凹槽槽底上的耐低温环氧基树脂层相接触,所述层压方木与内侧壁上的耐低温环氧基树脂层之间保留有间隙;然后,在间隙内填充满耐低温环氧基树脂以将层压方木粘结固定在上凹槽内;
步骤4:在预制钢架平台上安装下支座;
具体地,首先,在预制钢架平台的目标位置水平固定下连接机构,在下连接机构的下表面垂直焊接下顶撑肘板,所述下连接机构的中部设置有下凹槽;其次,在所述下凹槽的槽底浇注一层10mm-15mm厚的耐低温环氧基树脂层;然后,将不锈钢垫板平放在该耐低温环氧基树脂层的上表面;
步骤5:模拟舱整体建造完成后,将模拟舱正态翻身吊装至下支座的上方,使层压方木的自由端对准下支座的下凹槽;然后将层压方木的自由端放置在下凹槽内的不锈钢垫板上,所述支撑装置安装完成。
作为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所述不锈钢垫板为一块10mm厚的不锈钢垫板,或由两个5mm厚的不锈钢垫板叠加组成;当不锈钢垫板为一块10mm厚的不锈钢垫板时,直接将所述不锈钢垫板粘结固定在下凹槽内的耐低温环氧基树脂层的上表面;当不锈钢垫板由两个5mm厚的不锈钢垫板叠加组成时,先将一块不锈钢垫板粘结固定在下凹槽内的耐低温环氧基树脂层的上表面,再将另一块不锈钢垫板叠放在下层不锈钢垫板上,所述下层不锈钢垫板的面积大于上层不锈钢垫板的面积。
作为优选地,所述上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在上顶撑肘板下端的上底板、垂直固定在上底板下表面上的上面板以及固定在上底板和上面板连接处的加强板,所述上面板为四个,四个上面板呈方形排布并与上底板共同构成所述上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01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舰船主机大修的出舱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全宽型分段的建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