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内滞留人员报警降温系统及其降温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17595.0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9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郁一波;徐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B60H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内 中央处理器 热电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摄像头 检测装置 降温系统 降温装置 汽车熄火 滞留 报警 安全保障 报警装置 高温天气 老人儿童 汽车报警 散热模块 温度转化 制冷模块 自动降温 检测车 红外线 波长 采集 传输 图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内滞留人员报警降温系统及其降温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中央处理器、设置在车内且均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检测装置、报警装置和降温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含温度传感器、释热电传感器和摄像头;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将车内温度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中央处理器;所述释热电传感器用于在汽车熄火后检测车内特定波长的红外线并传送给中央处理器;所述摄像头用于采集车内图片并传送给中央处理器;所述降温装置包括制冷模块和散热模块。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系统能在高温天气汽车熄火后,车内有滞留老人儿童的情况下采取紧急汽车报警和自动降温措施,为营救车内被困人员争取大量时间,提供安全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内滞留人员报警降温系统及其降温方法,属于车内温控安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酷热的夏季常常发生老人儿童由于被滞留车内而发生意外事故的惨痛案例,汽车暴露在高温下,车内温度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上升,滞留在车内的老人儿童往往因此面临生命危险。本发明就是基于这种情况设计的一种智能检测报警系统,并且能在温度剧烈升高时采取紧急降温措施,为老人和孩子的救援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车内报警装置有二氧化碳传感器、重力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等,这些检测方式发生误判的概率高,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而且这些产品往往只具备报警功能,当车主距离汽车较远时,会出现虽然收到了报警信息,但是滞留车内的老人和儿童由于长时间得不到救援而面临生命危险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内滞留人员报警降温系统及其降温方法,克服现有的汽车报警系统的检测方式误判率高、缺乏紧急降温措施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车内滞留人员报警降温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中央处理器、设置在车内且均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检测装置、报警装置和降温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含温度传感器、释热电传感器和摄像头;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将车内温度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中央处理器;所述释热电传感器用于在汽车熄火后检测车内特定波长的红外线并传送给中央处理器;所述摄像头用于采集车内图片并传送给中央处理器;所述报警装置包含蜂鸣器和WIFI模块;所述报警装置的报警信息通过WIFI模块发向预先设定的移动通信终端;所述降温装置包括制冷模块和散热模块,用于将车内温度维持在事先设定的安全温度区间。
前述的一种车内滞留人员报警降温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中央处理器采用STM32芯片。
前述的一种车内滞留人员报警降温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温度传感器型号为DS18B20;所述释热电传感器的红外感应源采用热释电元件,滤光片采用菲尼尔滤光片。
前述的一种车内滞留人员报警降温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制冷模块包括半导体制冷片、散热片和风扇;所述散热模块采用水冷的方式散热,包括水冷头和水泵。
前述的一种车内滞留人员报警降温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散热模块的水来自汽车自带的水箱。
前述的一种车内滞留人员报警降温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制冷片制冷一端连接有散热片,散热片与风扇相连接,风扇用于将冷风吹入车内;所述制冷片发热一端与水冷头相连,水冷头的一个出水口与水泵相连进行抽水,另一个出水口直接与车载水箱相连,使水循环地流经水冷头对散热片的发热端进行散热;所述散热片上凝结的水蒸气通过排水管流到车载水箱中。
一种车内滞留人员报警降温系统的降温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当汽车熄火的时候,启动温度传感器和释热电传感器按照事先设定的频率采集车内信息,判断车内温度是否超过某一阈值或者车内是否有人;
2)当温度传感器和释热电传感器同时判定为是时,启动摄像头,二次判断车内是否有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175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