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激光测距传感的毛坯余量自动检测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8390.6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1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承刚;钱峰;鞠修勇;齐阿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运明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5/02 | 分类号: | B23Q15/02;B23Q17/20;B23Q17/24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5 | 代理人: | 赵志雄 |
地址: | 1166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件毛坯 自动检测装置 夹具 基准位置 激光测距 毛坯余量 上位机 传感 测量 激光测距传感器 自动化检测设备 预处理 工业机器人 自动生产线 定位方式 检测数据 降低设备 结果反馈 控制系统 毛坯加工 人工成本 数据测量 自动上料 数据处理 数控机床 信息化 智能化 毛坯 划线 合格率 自动化 传送 携带 替代 加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测距传感的毛坯余量自动检测装置及方法,属于自动化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将工件毛坯按照设计好的定位方式安装在夹具中;由工业机器人携带激光测距传感器,对夹具中X、Y、Z三个方向的基准位置进行测量、相对于基准位置对工件毛坯X、Y、Z三个方向的毛坯尺寸进行测量;完成所有数据测量后,控制系统将检测数据传送给上位机,上位机进行数据处理,并将结果反馈至数控机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工件毛坯自动上料加工,替代人工划线和预处理,达到了降低设备、人工成本的目的,提高了毛坯加工合格率,同时提升了自动生产线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毛坯余量检测装置,属于自动化检测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人工划线确定毛坯加工余量、加工基准的作业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自动化机械加工行业自动化、高效作业需求,人工划线效率低、精度较差、对工人技术要求高,同时需要划线平台等专用设备辅助,需要较高的人工成本。
目前国内机械加工自动化生产线在零件上线前必须对毛坯进行预处理,粗基准或粗加工不能放在自动线内进行,必须采用其他机加工设备完成工件的粗加工预处理,降低了生产效率。以汽车行业发动机关键零件的自动化加工为例,工件预处理工序成本往往占到整条自动化机加生产线成本的10%左右,同时还需要增加预处理工序与机加自动线之间的工件传递,增加了生产的设备成本。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工件毛坯进行自动检测的基于激光测距传感的毛坯余量自动检测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激光测距传感的毛坯余量自动检测装置,包括用于定位工件的专用夹具,用于检测工件尺寸的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安装于工业机器人上,工业机器人连接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连接加工机床和上位机;
基于激光测距传感的毛坯余量自动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工件毛坯按照设计好的定位方式安装在夹具中;
步骤2)由工业机器人携带激光测距传感器,对夹具中X、Y、Z三个方向的基准位置进行测量、相对于基准位置对工件毛坯X、Y、Z三个方向的毛坯尺寸进行测量;
步骤3)每测量一个数据,由控制系统保存数据并控制机器人进行下一数据的测量;
步骤4)完成所有数据测量后,控制系统将检测数据传送给上位机,上位机进行数据处理,并将结果反馈至数控机床。
步骤2)具体包括:
2.1)工业机器人按预设程序携带激光测距传感器测量X向测量基准位置尺寸X0,不改变激光测距传感器X向位置,在工件X向测量面上选取两点测量位置尺寸X1、X2;
2.2)工业机器人按预设程序携带激光测距传感器测量Y向测量基准位置尺寸Y0,不改变激光测距传感器Y向位置,在工件Y向测量面上选取一点测量位置尺寸Y1;
2.3)工业机器人按预设程序携带激光测距传感器测量Z向测量基准位置尺寸Z0,不改变激光测距传感器Z向位置,在工件Z向测量面上选取三点测量位置尺寸Z1、Z2、Z3;
2.4)工件的X向测量面到夹具X向定位基准间的距离:
工件的Y向测量面到夹Y向定位基准间的距离:
b=B+Y0-Y1
工件的Z向测量面到夹Z向定位基准间的距离:
其中:
A为X向测量基准到X向定位基准间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运明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大连运明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83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