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加压冒口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5601.0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5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石卫东;李亚辉;李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万立鑫晟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8 | 分类号: | B22C9/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郑乘澄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新区华苑***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冒口 冒口盖 自加压 补缩 衬层 金属液 锁紧扣 浇注 打结 缺陷发生率 加热作用 金属材料 金属制成 开启状态 冒口位置 内金属液 外壳接触 造型材料 密封槽 密封环 下平面 发气 紧扣 上锁 锁紧 外壁 加压 密封 气压 收缩 铸造 造型 灵活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加压冒口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属于铸造冒口补缩技术领域。一种自加压冒口,由冒口外壳、衬层、冒口盖、锁紧扣组成,冒口外壳由金属材料制成,其上沿留有密封槽;衬层外壁与外壳接触,衬层由含有发气粉末的造型材料打结或浇注而成;冒口盖下平面有密封环,锁紧扣金属制成,用于冒口盖和冒口外壳锁紧,实现开启与密封。自加压冒口的使用方法,将自加压冒口安放在设定的位置进行造型,冒口盖处于开启状态;浇注时,金属液进入冒口高度的1/4‑2/3时,将冒口盖关闭,锁上锁紧扣,在金属液加热作用下,使冒口内金属液上方的气压增大,实现加压补缩。本发明具有补缩效率高,收缩缺陷发生率接近零,冒口位置灵活,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铸造冒口补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加压冒口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产实践中,很多铸件废品是由于产生了缩松缩孔缺陷造成的。现有技术中,一般冒口内的金属液补缩的驱动力是大气压力和重力。其原理是利用大气压的压力使金属液体连续不断地流入热节部位(缩松缩孔位置)。由于这种压力较小,补缩的有效距离只有壁厚的2-3倍。不仅如此,如果冒口内的金属液面一旦凝固,大气压力便不能起作用,继续补缩。为了防止其过早凝固,现有技术采用了发热冒口、保温冒口或表面保温剂。这样虽然能延缓冒口凝固,提高补缩效率,但是,其补缩压力最大也只有1个大气压,提高补缩的效果有限。现有技术存在冒口补缩压力低、有效补缩距离短和补缩效率低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自加压冒口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自加压冒口由冒口外壳、衬层、冒口盖、锁紧扣组成。外壳由钢铁材料制成,厚度3-10mm,其上沿留有环形密封槽;衬层外壁与外壳紧密接触,衬层围成的空间即为储存金属液的空间,厚度20-60mm,由含有10%-40%质量份的高温发气粉末的造型材料打结或浇注而成;高温发气粉末,是碳酸氢钠、碳酸钙、碳酸镁等在800℃以下可以分解产生CO2、H2O等无害气体的固体粉末,粒度为50-200目;冒口盖下平面留有与冒口外壳上沿的密封槽相配合的密封环,通过铰链或合页与冒口外壳连接为一体,可以沿转轴转动,实现开启与密封;锁紧扣用金属制成,将冒口盖和冒口外壳锁紧;
本发明自加压冒口的制备方法,将造型材料与高温发气粉末混合均匀,采用捣打或浇注方法制成衬层,装上冒口盖,即可待用。
本发明自加压冒口的使用方法是,将自加压冒口安放在设定的位置按现有技术进行造型,合箱浇注前在冒口外壳上沿的密封槽内放置适量密封泥,冒口盖处于开启状态;浇注时,金属液进入冒口高度的1/4-2/3时,将冒口盖关闭,使其密封环恰好与密封槽对应,锁上锁紧扣,封闭在冒口金属液上方空间的空气以及衬层内的高温发气粉末在金属液作用下分解出二氧化碳气体,在高温金属的加热作用下不断升温,体积膨胀,使冒口内金属液上方的气压不断增大,对冒口内的金属液作用一个1.5-3个大气压,实现加压补缩;所述的密封泥是耐火泥、粘土泥或其他泥装物。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补缩效率高,冒口位置灵活,经济实用,适用范围广等特点的自加压冒口。
本发明自加压冒口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加压冒口,其特征是:自加压冒口由冒口外壳、衬层、冒口盖、锁紧扣组成,冒口外壳由金属材料制成,其上沿留有密封槽;衬层外壁与外壳接触,衬层围成的空间为储存金属液的空间,衬层由含有发气粉末的造型材料打结或浇注而成;冒口盖下平面留有与冒口外壳上沿的密封槽相配合的密封环,通过铰链或合页与冒口外壳连接为一体,锁紧扣金属制成,用于冒口盖和冒口外壳锁紧,实现开启与密封。
本发明自加压冒口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自加压冒口,其特点是:外壳由钢铁材料制成,厚度为3-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万立鑫晟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万立鑫晟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56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浇口套的热处理工艺及浇口套
- 下一篇:铸造模模芯的铸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