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应沉淀一体化深水曝气塔及其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93966.6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12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郑安军;彭继伟;冯梅;姜勇;肖磊;黄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森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430065 湖北省武汉市洪***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 沉淀 一体化 深水 曝气塔 及其 处理 工艺 | ||
1.一种反应沉淀一体化深水曝气塔,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塔本体,所述曝气塔本体为圆筒状结构,所述曝气塔本体的内腔上部设有曝气塔内筒,所述曝气塔内筒上部侧壁设有多个导流孔;
所述曝气塔内筒的下端与所述曝气塔本体间隔开设置,所述曝气塔内筒的下端与所述曝气塔本体内壁之间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上端固定于曝气塔本体的内壁,下端位于所述曝气塔内筒的下端的上侧,所述曝气塔内筒和导流板将曝气塔本体内腔分割为沉淀区和混合反应区,所述曝气塔本体顶部的内侧壁设有溢流堰槽,所述溢流堰槽与所述曝气塔本体底面的距离为9.5m~10.5m;
所述导流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曝气塔本体内壁,所述导流板的另一端距离曝气塔内筒外侧壁15~20cm,所述导流板与曝气塔本体内壁的夹角为40°~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沉淀一体化深水曝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塔本体内腔上部还设有曝气塔外筒,所述曝气塔外筒设置于所述曝气塔内筒的外侧,所述曝气塔内筒和曝气塔外筒之间形成导流缝,所述导流板远离曝气塔本体内壁的一端部位于所述曝气塔外筒下端部的下侧,所述导流缝连通所述沉淀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沉淀一体化深水曝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塔内筒和曝气塔外筒的上部均为圆筒型结构,所述曝气塔内筒和曝气塔外筒的下部均为喇叭口结构,所述喇叭口结构与曝气塔本体顶面的夹角为40°~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沉淀一体化深水曝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下侧设有脱气器,所述脱气器固定在所述曝气塔本体的侧壁,所述脱气器的表面与所述导流板的下端的间距为15~2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沉淀一体化深水曝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塔本体的底部侧壁设有进水管和供气管,所述沉淀区的上侧设有出水管,所述曝气塔本体通过出水管与外界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沉淀一体化深水曝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的表面负荷为0.8~1.0m3/(m2·h),所述沉淀区的深度为1.2~1.5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沉淀一体化深水曝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为矩形导流孔,所述导流孔的上边沿与所述曝气塔内筒顶端的距离不小于0.5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沉淀一体化深水曝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塔本体底部设有排泥放空管,所述曝气塔本体通过所述排泥放空管与外界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反应沉淀一体化深水曝气塔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污水自曝气塔本体底部的进水管进入曝气塔本体,同时向曝气塔本体底部的供气管连续通入空气,污水与混合反应区的好氧污泥混合并发生好氧反应;
污水、好氧污泥和剩余空气所形成的混合液在曝气塔本体内上升,在上升过程中与脱气器及曝气塔内筒发生碰撞,混合液中的小气泡逐渐变大并在水面破裂;
混合液中部分好氧污泥因重力作用下降,回到曝气塔本体底部继续参与好氧反应,剩余的混合液经导流孔流出,并沿导流缝进入沉淀区,在沉淀区沉淀分离形成清液和好氧污泥,沉淀区上部的清液通过出水管流出曝气塔本体,沉淀区下部的好氧污泥沿导流板流入混合反应区进行好氧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森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森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396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