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二氧化硅颗粒的抛光液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91805.3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2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杨三贵;刘治州;康徐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世纪金光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G1/18 | 分类号: | C09G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张宇锋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去除 衬底表面 抛光液 二氧化硅颗粒 粗糙度 碳化硅 衬底 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 二丙二醇甲醚 原子力显微镜 丙二醇甲醚 分析仪检测 光学表面 去离子水 有效面积 抛光 混合液 异丙醇 乙醇 划痕 清洗 残留 检测 加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二氧化硅颗粒的抛光液,通过该抛光可以达到清洗去除碳化硅衬底表面颗粒的目的。所述抛光液包括两种成分,其中,成分一为异丙醇、二丙二醇甲醚、丙二醇甲醚、乙醇、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以及PH调节剂的混合液;成分二为去离子水。本发明的抛光液不降低碳化硅衬底的厚度、不改变衬底表面的粗糙度,同时不产生任何划痕。通过它不仅能去除衬底表面的二氧化硅颗粒,同时也能去除其他顽固残留的颗粒。加工后的衬底表面,经原子力显微镜检测,粗糙度可稳定达到<0.1nm;经光学表面分析仪检测,衬底有效面积在99%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化硅衬底化学机械抛光后、衬底清洗之前的抛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除二氧化硅颗粒的抛光液。
背景技术
SiC衬底是非常重要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由于SiC晶体硬度较大,在后期加工过程中,为达到较高的表面水平,常使用二氧化硅作作为精抛抛光液,然后进行RCA清洗和HF清洗。
半导体衬底表面的洁净度对于获得高成品率的外延产品至关重要,由于精抛使用二氧化硅作为抛光液,其衬底表面主要是二氧化硅颗粒,以及及少量的其他金属粒子和有机成分的残留。
由于二氧化硅材料的特性,即便使用RCA或超声来清洗,也很难将其彻底去除,清洗后是仍有大量的二氧化硅颗粒聚集在衬底表面,从而降低衬底的有效使用面积,导致衬底清洗失败。提高衬底有效面积,是衬底外延必须解决的棘手环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去除二氧化硅颗粒的抛光液,该抛光液的特点是一种抛光液通过化学机械作用将衬底表面的SiO2颗粒去除。它不降低碳化硅衬底的厚度、不改变衬底表面的粗糙度,同时不产生任何划痕。它不仅能去除衬底表面的二氧化硅颗粒,同时对于精抛所引入的顽固颗粒,去除效果更加明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去除二氧化硅颗粒的抛光液,所述抛光液包括两种成分,其中,成分一为异丙醇、二丙二醇甲醚、丙二醇甲醚、乙醇、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以及PH调节剂的混合液;成分二为去离子水。
进一步,所述抛光液中所述成分一的体积比为8~25%;成分二75~92%。
进一步,所述成分一中所述异丙醇、二丙二醇甲醚、丙二醇甲醚、乙醇、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以及PH调节剂的体积比分别为2~5%、5~10%、5~10%、15~20%、>58%和3~5%。
进一步,所述成分一的PH值为13.0~14.0。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抛光液的特点是一种抛光液,在化学机械作用下将衬底表面的SiO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使用本发明的清洗液清洗后的Candela及AFM测试结果;
图2为实施例2中使用本发明的清洗液清洗后的Candela及AFM测试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说明,实施例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从而使本发明全面和完整,并将本发明的范围完全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世纪金光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世纪金光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18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