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凝集试验的识别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386816.2 | 申请日: | 2017-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28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 发明(设计)人: | 闫鸿远;张智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闫鸿远;张智英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38;G06K9/40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刘景祥 |
| 地址: | 154100 黑龙江省鹤***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凝集 试验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凝集试验的识别方法,属于医疗检测方法技术领域。所述识别方法通过照相机或摄像机将凝集试验结果转化为数字图形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对凝集试验的结果级别进行识别。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因人为主观识别试验结果带来的错误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凝集试验的识别方法,属于医疗检测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在适当的颗粒载体上,与相应的抗体作用,在适宜的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当相应的抗体与致敏颗粒充分反应时,有色的致敏颗粒在反应孔底部呈均匀的网状延展,图像的颜色分布均匀颜色较浅;当可溶性抗原与致敏颗粒未发生反应时,有色的致敏颗粒在反应孔的底部小面积呈纽扣状堆积,图像颜色较深;当部分可溶性抗原与致敏颗粒发生反应时,致敏颗粒反应孔在中央分布均匀颜色较浅,在外周呈现环形颜色较深的图像。
目前,明胶间接凝集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因其易操作稳定性好,此方法的特异性及稳定性高,结果判断读清晰明确;而肺炎支原体被动凝集法,其方法敏感度高,易操作,价格便宜。故而,间接凝集法是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最广泛的技术手段之一。
目前医院应用最多的是致敏的人工明胶粒子与血清中存在的抗体反应,在微量反应板各孔内观察图像中颗粒的聚集情况。
该方法在医院临床中虽然被广泛应用,但其自动化程度较低,通常由人工判读结果,效率低下,主观意识较强,受影响因素较多,并依赖操作人员的经验和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人工判断凝集试验结果具有的效率低和因人工主观判断带来的判断误差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形识别的凝集试验的识别方法,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凝集试验的识别方法,所述识别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利用照相机或摄影机获取试样图像,并提取所述试样图像中试验区的图样置于固定尺寸的背景中获得试样图像提取后图像;
步骤二:对步骤一所述提取后图像进行亮度和对比度参数进行调节,以强化所述提取后图像的有效信息;其中,在摄像环境的光照度为600lux,图像采样分辨率为72ppi的环境下调整亮度值+5%,对比度值+30%
步骤三:分别调整图像R/G/B各通道下各色彩分量的输入范围,再对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并调整灰度系数γ,进而获得调整后图像;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述调整后图像转为灰度图;
步骤五:对步骤四所述灰度图进行降噪,得到用于实验结果判断的图像;
步骤六:将步骤五所述用于实验结果判断的图像的灰度值转为矩阵,根据所述矩阵计算每个灰度值对应的频率以及按灰度值从小到大排列的累积频率;
步骤七:通过灰度值和对应的累积频率对结果进行判断,得出试样图片的所属级别。
进一步地,步骤一所述固定尺寸的背景为尺寸为72px×72px的方形白色背景图片,所述背景图片的像素值为(255,255,255);所述照相机或摄影机获取试样图像为uint8类型的RGB图像。
进一步地,步骤五采用图像空间滤波方法对步骤四所述灰度图进行降噪。
进一步地,所述图像空间滤波方法为自适应中值滤波。
进一步地,步骤三所述调整图像R/G/B各通道下各色彩分量的输入范围为[85,190],灰度系数γ=0.95。
进一步地,R/G/B各通道色彩分量的输入的数值相同。
进一步地,步骤七所述所属级别分为“级别1(++)”、“级别2(+)”、“级别3(±)”和“级别4(-)”四个级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闫鸿远;张智英,未经闫鸿远;张智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68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电感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非晶体节能变压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