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目成像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384218.1 | 申请日: | 2017-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59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书付;宗德祥;赵耀;贾冬庆;杨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行知达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G01C11/04;G06K9/00;G06K9/20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张全文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目 成像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施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目成像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包括壳体组件、红外检测模组和终端,红外检测模组包括光学镜头和红外检测模块,壳体组件包括装配壳体,装配壳体开设有位于同一侧的第一通光孔和第二通光孔,光学镜头固定安设于装配壳体且正对第一通光孔,红外检测模块设于装配壳体并正对第一通光孔,终端包括摄像头、图像处理模块和终端本体,终端本体容置于装配壳体内,摄像头固定安设于终端本体的外壁,且正对第二通光孔设置,图像处理模块设于终端本体内并与红外检测模块电性连接。这样图像处理模块就能够将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建立一一映射关系,定位电力设施中的故障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施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目成像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设施一般由柜体、断路器、保护装置、监视装置、电能计量表,等其他二次元器件组成,其特点在于元器件多,线路复杂,检测复杂,容易漏检。目前,基于红外热成像仪的电力设施检测仪器使用越来越频繁,红外热成像仪具有快速捕捉热敏感区域、成像不受光线、气候的影响的特点。
然而,红外热像仪存在有图像分辨率较低,定位精度不高,只能检测虚接故障、不能排查元器件漏接和错接等故障,由此便会造成红外热像仪对电力设施内线路和元器件的检测精确度不高,检测功能单一且不利于操作人员快速查找并排除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目成像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力设施检测设备对电力设施内线路和元器件的检测精确度低,检测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目成像检测装置,包括壳体组件、红外检测模组和终端,所述红外检测模组包括光学镜头和红外检测模块,所述壳体组件包括装配壳体,所述装配壳体开设有位于同一侧的第一通光孔和第二通光孔,所述光学镜头固定安设于所述装配壳体的外壁且正对所述第一通光孔设置,所述红外检测模块设于所述装配壳体内并正对所述第一通光孔设置,所述终端包括摄像头、图像处理模块和终端本体,所述终端本体容置于所述装配壳体内,所述摄像头固定安设于所述终端本体的外壁,且正对所述第二通光孔设置,所述图像处理模块设于所述终端本体内并与所述红外检测模块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检测模组还包括控制驱动板,所述控制驱动板固定安设于所述装配壳体内并分别与所述终端本体和红外检测模块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壳体上设有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固定安设于所述装配壳体上并与所述第二通光孔相邻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若干发光灯珠和光源板,所述光源板固定安设于所述装配壳体内,各所述发光灯珠均与所述光源板电性连接,所述装配壳体还开设有若干灯珠孔,各所述灯珠孔分布于所述第二通光孔的周侧,各所述发光灯珠与各所述灯珠孔一一对应并嵌设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保护盖,所述保护盖固定盖设于所述装配壳体背向所述第一通光孔的一侧并封盖住所述终端本体,所述保护盖开设有形状与所述终端本体的触控屏幕相适配并使所述触控屏幕外露的操作通腔。
进一步地,所述双目成像检测装置还包括手持机构,所述手持机构包括手柄组件和续航模块,所述手柄组件与所述装配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续航模块固定安设于所述手柄组件内,且所述终端本体、所述发光灯珠和所述红外检测模块均与所述续航模块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持握手柄、底盖和连接件,所述续航模块固定安设于所述持握手柄内,所述底盖可拆卸封接于所述持握手柄的底部,所述连接件固定盖设于所述持握手柄靠近装配壳体的一端并与所述装配壳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持握手柄可拆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行知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行知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42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