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废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浓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7832.5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2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赵雅芳;李冠华;顾亚南;许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康达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元弘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62 | 代理人: | 孙东风 |
地址: | 2150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硝基苯类化合物 显色 废水 恒温水浴锅 待测样品 方法调节 空白试验 溶液损失 温度保持 显色效果 盐酸溶液 标准液 一次性 质控 回收率 试验 | ||
本发明涉及提供一种测定废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浓度的方法,通过直接加入2.5ml 0.1mol/L盐酸溶液一次性将空白试验样品、待测样品和标准液样品的PH值调节至2以下,操作简便;采用恒温水浴锅,使显色温度保持在37℃,消除了温度的影响,具有显色完全,显色效果好的优点;经试验证明,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具有线性好、质控在范围内、回收率符合要求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测定方法调节PH值操作繁琐,难以控制,需要反复调节,造成溶液损失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水质检测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定废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硝基苯类化合物常见于化工、燃料、印染及制革等工业废水中,是一种污染范围广、危害性大的工业污染物。硝基苯类化合物可通过皮肤、粘膜等接触进入人体,主要作用于血液、肝及中枢神经系统,可使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的能力,引起缺氧。对水体水质及各种水生生物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方便、经济的检测方法,来获取水体中硝基苯类的含量,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对应措施,保障人们的健康生活。
公布号为CN107064025A的发明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废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其测定方法包括的步骤有:
步骤1,移取50ml水样于比色管中,用无水碳酸钠调节PH到1.5至2.0,加10g至20g脱色剂脱色后,用中速定性滤纸过滤,取适量滤液于锥形瓶中,加水至20ml,加浓盐酸2ml,锌粉0.4g至0.6g,10%硫酸铜溶液2滴,摇匀,静置15min至25min,过滤并将滤液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用水洗涤锥形瓶及滤纸三次,将洗涤液加入至容量瓶中并稀释容量瓶中的过滤液至标线处,混匀;
步骤2,移取与步骤1同样体积的脱色后的滤液于50ml容量瓶中,加浓盐酸2ml,硫酸铜溶液2滴,加水至标线,摇匀;
步骤3,空白试验溶液配制,取20ml水于锥形瓶中,加浓盐酸2ml,锌粉 0.4g至0.6g;
步骤4,分别取步骤1和步骤2中配制的容量瓶中的溶液各10ml,分别置于25ml比色管中,加10%氢氧化钠溶液至出现白色絮凝状沉淀加水至标线,摇匀,加1ml 20%硫酸氢钾溶液混匀,待白色沉淀消失,加5%亚硝酸钠溶液1滴进行重氮反应,摇匀,放置3min至5min后加2.5%氨基磺酸铵溶液0.5ml,充分摇匀,静置3min至5min,待气泡除尽后,加入显示剂进行偶合反应后摇匀反应液;
步骤5,步骤4中的溶液放置25min至35min,用水做参比,于545nm的波长处测量吸光度,由步骤4中的两份水样测得的吸光度差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硝基苯的浓度,并根据X=m×5/v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水样中硝基苯类的含量。
上述方案中需要采用无水碳酸钠将水样的PH值调节至酸性,这一过程繁琐,难控制,需要反复调节,造成溶液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定废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浓度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测定方法调节水样的PH值至酸性的过程较为繁琐,较难控制,需要反复调节,造成溶液损失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案提供:一种测定废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浓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空白试验步骤,移取20ml纯水至锥形瓶中,加入浓盐酸2.0ml,锌粉0.5g, 10%硫酸铜溶液2滴,摇匀,放置15min,用滤纸过滤,收集50ml滤液至容量瓶中,用纯水洗涤滤液三次,稀释至标线,得到空白试验样品;移取10.0ml 空白试验样品至容量为25ml的比色管中,加入2.5ml 0.1mol/L盐酸溶液,加纯水至25ml,加入0.5ml 10g/L亚硝酸钠溶液,摇匀,放置15min,加入1.0ml 25g/L氨基磺酸铵溶液,充分摇匀,待气泡完全去除后,加入显色剂摇匀后,置于显色温度下30min,于570nm波长下测定空白试验样品的吸光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康达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康达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78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