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球数球墨铸铁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74115.7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5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陆卫平;陆传良;姚叶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伟恒模具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7/10 | 分类号: | C22C37/10;C22C37/04;C21C1/10;C22C33/10;B22D1/00;B22D27/04 |
代理公司: | 32204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俊范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水 挡坝 球墨铸铁 孕育剂 制备 球化剂 浇注 组分质量百分比 球墨铸铁材料 球铁铁屑 随流孕育 熔炼 浇铸模 激冷 内腔 球墨 铁芯 溢流 铺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球数球墨铸铁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控制铁水中组分质量百分比为:C:3.2~3.7%,Si:2.5~2.8%,Mn:0.05~0.20%,S≤0.03%,P≤0.04%,熔炼时加入占铁水总质量为1.0~1.2%的球化剂;在铁水浇包底部设置挡坝,在挡坝的第一侧依次铺设占铁水总质量为0.26~0.3%的球化剂、占铁水总质量为0.18~0.23%的第一孕育剂以及球铁铁屑;将铁水倒入浇包中挡坝的另一侧并经过挡坝溢流,当浇包内铁水超过铁水总质量50%后,在浇包内添加占铁水总质量为0.22~0.38%的第一孕育剂,并倒入所有铁水;向具有激冷铁芯的浇铸模内浇注时,按浇注铁水质量的0.18~0.32%添加第二孕育剂进行随流孕育。该球墨铸铁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球墨铸铁材料在靠近内腔处球墨数超过1300/mm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球磨铸铁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高球数球墨铸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玻璃模具普遍采用铸铁材料制成,其中球墨铸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抗氧化性能优异。虽然球墨铸铁的导热性较差,散热性能的不良导致难以适应高机速的玻璃制品生产,但是其仍是制造小型瓶罐类模具的主要材料。现有的用于玻璃模具生产的球墨铸铁在靠近内腔位置的球墨数量通常在每平方毫米800-1000左右,进一步提高石墨球化数量以提高材料力学性能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球数球墨铸铁的制备方法,以提高铸件靠近成型内腔部位的球墨数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高球数球墨铸铁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取原料加入熔炼炉进行熔炼,控制铁水中组分质量百分比为:C:3.2~3.7%,Si:2.5~2.8%,Mn:0.05~0.20%,S≤0.03%,P≤0.04%,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熔炼时加入占铁水总质量为1.0~1.2%的球化剂;
步骤2、在铁水浇包底部设置挡坝,在挡坝的第一侧依次铺设占铁水总质量为0.26~0.3%的球化剂、占铁水总质量为0.18~0.23%的第一孕育剂以及球铁铁屑;
步骤3、铁水出炉时,将铁水倒入浇包中挡坝的第二侧,所述第二侧为未铺设球化剂、第一孕育剂和球铁铁屑的一侧,使铁水由第二侧溢流至第一侧;
步骤4、当浇包内铁水超过铁水总质量50%后,在浇包内添加占铁水总质量为0.22~0.38%的第一孕育剂,并倒入所有铁水;
步骤5、向具有激冷铁芯的浇铸模内浇注时,按浇注铁水质量的0.18~0.32%添加第二孕育剂进行随流孕育,
所述球化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组分:Mg:5.8~6.0%,Al:0.5~0.7%,Si:42~48%,Ca:3.0~3.2%,Re:0.5~0.6%;所述第一孕育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组分:Al:3.5~4.5%,Si:70~75%,Ca:0.5~1.5%;所述第二孕育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组分:Al:0.75~1.25%,Si:70~76%,Ca:0.75~1.25%,Ce:1.5~2.0%。
进一步的,所述球化剂粒度为3~2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孕育剂粒度为0.7~3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孕育剂粒度为0.2~0.7mm。
进一步的,所述熔炼时熔化温度为1520~1540℃,出炉温度为1500~1510℃,浇注温度为1390~1400℃。
优选的,所述选取原料时采用废钢作为原料进行熔炼,所述废钢中Mn质量百分比小于0.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伟恒模具铸造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伟恒模具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41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