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66392.3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68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毛立维;丁景隆;曾名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40 | 分类号: | H05B45/40;H05B4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发光单元以及至少一电路单元。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两个二极管,以串联方式彼此耦接,其中该多个二极管至少其中之一为发光二极管,用以产生光线。电路单元包括薄膜晶体管或开关元件,耦接于发光单元的一第一端与一电压源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多颗彼此电性串联的二极管的发光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体积小、效率高、耗电量低、寿命长、反应速度快、演色度高又不含对环境有害的汞等优点,因此已广泛地应用于人们日常的照明系统以及显示设备中。针对显示电子装置来说,发光二极管已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作为背光的光源,除此之外,随着发光二极管制程的不断进步,发光二极管的尺寸可越来越小,使其可另作为显示电子装置的像素单元,例如尺寸介于100微米到300微米之间的小型发光二极管(mini-LED),或是介于1微米到100微米之间的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一般小型发光二极管为电流驱动组件,且其驱动电流需数毫安,因此传统驱动单颗小型发光二极管的方式是利用内建有单颗或数颗晶体管的驱动电路,以具有足够的驱动电流。不过,驱动电路中的晶体管的功率占比相对较高,因此如何提升发光二极管整体的功率占比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以提升发光单元的功率占比。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发光单元以及至少一电路单元。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两颗二极管,以串联方式彼此耦接,其中至少两颗二极管中的至少一者为发光二极管,用以产生光线。电路单元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耦接于发光单元的一第一端与一电压源之间。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通过串联多个且尺寸较小的发光二极管的设计可提升发光二极管的功率占比,且还可有效地提升驱动单元中的薄膜晶体管或开关元件的寿命。除此之外,由于使用尺寸较小的发光二极管,因此发光单元还可产生较高亮度的光线。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单元的俯视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单元沿着图2剖视线A-A’的剖视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单一封装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单一封装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12所示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DA1、DA2、LD1、LD2、LD3、LD4、LD5、LD6-电子装置;LU、LU1、LU2、LU3、LU4-发光单元;CU1、CU2、CU5、CU6-电路单元;DC-二极管;T1-第一端;T2-第二端;LP-低电压源;HP-高电压源;DU-驱动单元;SU-开关单元;TFT1-第一薄膜晶体管;TFT2-第二薄膜晶体管;C-电容;GL-栅极线;DL-数据线;PK1、PK3、PK4-封装体;SC1-P型半导体层;LL-发光层;SC2-N型半导体层;Sub-载板;CL-连接线;AE-阳极;CE-阴极;EU-发光控制单元;DSU-数据程序存储单元;LM-发光模块;DP-显示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63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