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氟化石墨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363689.4 | 申请日: | 2017-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81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 发明(设计)人: | 何云凤;李磊;王艳萍;黄丹椿;汪慧思;顾健;陶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1B32/10 | 分类号: | C01B32/10;C01B32/184;C01B32/194;C06D5/00 | 
| 代理公司: | 11009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范晓毅<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44100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氟化石墨 制备 混合体系 悬浊液 应用 氧化石墨烯溶液 新材料领域 材料片层 氟化试剂 搅拌反应 燃烧效率 水热反应 整体工艺 材料包 推进剂 溶剂 感度 耗能 去除 过量 污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氟化石墨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新材料领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氧化石墨烯溶液与HF酸混合,在20℃‑80℃下进行回流搅拌反应,得到混合体系;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体系进行水热反应,得悬浊液;去除所述悬浊液中过量的HF、干燥得到氟化石墨烯。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溶剂无污染,氟化试剂为相对廉价易得的HF溶液,且用量极少,整体工艺难度低、污染小、耗能低;得到的氟化石墨烯材料片层为2‑8层,厚度较薄;用该方法制备的氟化石墨烯材料包覆的AlH3或Al粉应用到推进中,可降低AlH3在推进剂应用的感度和提高Al粉的燃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氟化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新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窝晶格的二维材料,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近年来由于石墨烯独特的结构赋予其许多优异的理化性能,引起物理、化学、材料、电子、生物和力学领域的研究热潮,也被作为优良的增强相被应用于各类复合材料中。
石墨烯具有的优良理化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优良的导电性能,其电子传输速度达到了光速的1/300,载流子迁移率可达2×105cm2/(V·s),约为硅中电子迁移率的140倍;电导率可达106S/m,电流密度是铜的100倍。(2)良好的热导率,室温条件下石墨烯的热导率在(4.84±0.44)×103到(5.30±0.48)×103W/(m·K)之间,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是室温下铜的热导率的10多倍,也是目前热导率最高的材料;(3)良好的透光性,透光率达到97.7%,是一种“透明”的导体材料;(4)优异的力学性能,比钢的硬度高100倍,这是由于石墨烯每个碳原子通过刚性的σ键与相邻的碳原子形成稳定的六角平面,其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125GPa和1.1TPa,是已知材料中强度和硬度最高的晶体结构;(5)巨大的比表面积,理论值达到2630m2/g,3.5g石墨烯即可铺满一块标准足球场。基于上述卓越的功能特性,石墨烯在新能源、污染处理、微电子器件、光电催化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氟化石墨烯是石墨烯衍生物的一种。研究表明:相比于特氟龙(Teflon),作为二维的特氟龙材料——氟化石墨烯的各种优异性能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良好的润滑性能和绝缘性能,可用于制造电子元器件或在表面领域发挥作用。截止目前氟化石墨烯的制备主要是通过两种方法,一种是超声剥离氟化石墨,缺点是得到的氟化石墨烯通常片层较厚且尺寸较小,而且溶剂难于分离,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小觑。另一种是使用氟气或XeF2对石墨烯进行氟化,缺点是价格昂贵、对操作设备要求较高,并且这两种氟化剂都有剧毒。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氟化石墨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制备方法工艺难度低、污染小、能耗低。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氟化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氧化石墨烯溶液与HF酸混合,在20℃-80℃下进行回流搅拌反应,得到混合体系;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体系进行水热反应,得悬浊液;
步骤3、去除所述悬浊液中过量的HF、干燥,得到氟化石墨烯。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步骤1所述的氧化石墨烯含氧量为30wt%-60wt%。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步骤1所述氧化石墨烯溶液的浓度为0.5mg/mL-5mg/mL,所述HF酸的质量浓度为20%-40%,所述氧化石墨烯溶液与HF酸的体积比为1:0.0125-0.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未经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36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间相碳微球的共缩聚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碳纳米管气凝胶及其制备和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