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悬浮式车厢自动循迹的铰接客车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360985.9 | 申请日: | 2017-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1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俊;陈飞飞;焦洪林;马新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31/02 | 分类号: | B62D31/02;B62D27/00;B60K1/02;B60L11/18;G05D1/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 |
| 地址: | 61143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浮 车厢 自动 铰接 客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悬浮式车厢自动循迹的铰接客车。
背景技术
城市公共交通领域中公路交通最常见的是传统公交汽车。传统公交汽车单车成本低,但因其运力低,司机工作强度大,到站时间不固定,舒适性差等问题。如果为解决上述问题将城市公交汽车改造成像地铁、有轨电车、轻轨、单轨电车等建设专用轨道系统及配套设施,线路固定的轨道交通系统,势必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大改造成本,因为轨道系统建设成本和车辆购置成本高,需专门修建轨道系统和电力系统设施等为车辆配套,并且其设计建设周期都较长。同时上述的轨道交通由于它们运力大,车辆运行时噪声大,对线路周边居民影响大。
目前,在无需重新设计和建造新的专用道路的前提下,还没有出现高机动性能,零排放,运行噪音低,具有电子轨道自动循迹的城市公交汽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悬浮式车厢自动循迹的铰接客车,采用双铰接悬浮车厢结构使车体重量轻操作灵活,同时具有自动循迹和双向驾驶功能,车厢采用龙门框式闭环结构,在减轻整车重量的同时结构强度高,前车厢和尾车厢均匀设有驱动,动力足且转向灵活。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悬浮式车厢自动循迹的铰接客车,包括前车厢、悬浮车厢和尾车厢,所述悬浮车厢通过铰接机构铰接在前车厢和尾车厢之间,所述铰接机构包括具有限制三个自由度的限位保护装置、提供转向助力的助力装置和报警装置,所述前车厢的底部设有用于自动循迹的电子轨道系统。
优选地,所述的前车厢包括第一车轴和第二车轴,所述第一车轴为空气弹簧悬挂转向桥,第一车轴上同时安装有线控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和机械转向装置,所述第二车轴为空气弹簧偏置门式驱动桥,其上安装有驱动电机。
优选地,所述的尾车厢包括第三车轴和第四车轴,所述第三车轴和第四车轴均为空气弹簧悬挂转向桥,所述第三车轴上同时安装有线控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和机械转向装置,所述第四车轴上安装有驱动电机。
优选地,所述的尾车厢的上设有无线通讯操控装置,所述无线通讯操控装置包括无线通讯模块和无线操控盒,无线通讯模块一端与整车控制器连接,一端与无线操控盒无线通信,所述无线操控盒操控整车反向驾驶。
优选地,所述的电子轨道系统包括电子轨道传感器和电子轨道控制器,所述电子轨道传感器用于自动循迹的道路检测,所述电子轨道控制器用于判断车辆当前位姿和循迹轨迹的关系,控制客车按循迹轨迹运行。
优选地,所述的电子轨道控制器采用光学传感器、电磁传感器、视觉传感器或卫星定位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优选地,所述的前车厢、悬浮车厢和尾车厢上固设有作为动力源的燃料电池、超级电容或锂离子电池。
优选地,所述的前车厢、悬浮车厢和尾车厢的骨架断面采用龙门框式闭环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悬浮车厢为框架结构,无车轴支撑。
优选地,所述的前车厢、悬浮车厢和尾车厢均为低地板结构, 即车内地板距地面高度小于等于4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电子轨道自动循迹运行,可以降低司机的劳动强度,提高安全性且具有双向行驶功能,避免车体较长时在道路上转弯不方便的问题,同时,悬浮式铰接车体结构简单,行驶灵活可靠,路面适应性好,整车重量轻,采用分布式动力源驱动可以解决大型公交客车加速能力不足和最大爬坡度不够的问题,保证客车在城市道路上平稳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1-前车厢,2-铰接机构,3-悬浮车厢,4-尾车厢,5-电子轨道系统,6-第一车轴,7-第二车轴,8-第三车轴,9-第四车轴,10-无线通讯操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09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汽车地板组件、电池和电动汽车
- 下一篇:活动式多功能车顶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