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效提高单壁碳纳米管纤维力学性能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360403.7 | 申请日: | 2017-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09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 发明(设计)人: | 上媛媛;蒋巧雅;葛亚丽;王颖;孙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D02G3/02 | 分类号: | D02G3/02;D02G3/44;D01F9/12;D01F1/09 |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张玺 |
| 地址: | 450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效 提高 单壁碳 纳米 纤维 力学性能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有效地提高单壁碳纳米管纤维力学性能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壁碳纳米管纤维的机械性能差、韧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的:01、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单壁碳纳米管薄膜;02、将单壁碳纳米管薄膜浸入聚乙烯醇或者聚乙烯醇、稀硝酸的水溶液得到单壁碳纳米管复合纤维;03、将单壁碳纳米管复合纤维搭在框架上,重复此操作,叠搭后得到多根组合的单壁碳纳米管复合纤维;04、将上述多根单壁碳纳米管复合纤维加上负重后,使用旋转纺织的方法,利用马达将其纺织成为一根紧实的复合纤维。本发明提高了碳纳米管纤维的力学性能,扩大了碳纳米管在柔性可拉伸超级电容器、可穿戴电子器件、人造肌肉等领域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单壁碳纳米管力学性能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有效提高单壁碳纳米管纤维力学性能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的加工技术和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碳纳米管是一种典型的一维管状纳米材料,具有非常突出的机械性能以及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柔性和韧性。另外,碳纳米管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的特点,使碳纳米管在柔性可拉伸超级电容器、导线、多功能复合材料纤维、应力应变传感器、电极、致动器以及人造肌肉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制备碳纳米管纤维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湿法纺丝,干法纺丝等。然而,影响碳纳米管纤维力学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碳纳米管的直径、长度、碳纳米管内部的有序程度及滑移力等。所以多根碳纳米管组合之后,缺陷大大增加,根据理论计算,单根碳纳米管的强度可达50 GPa,而多根碳纳米管组合之后,强度为80 MPa,与单根碳纳米管相比,其强度大大降低,这极大地限制了碳纳米管的应用。因此,如何提高碳纳米管纤维强度,依然存在巨大的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有效地提高单壁碳纳米管纤维力学性能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壁碳纳米管纤维的机械性能差、韧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有效提高单壁碳纳米管纤维力学性能的制备方法,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的:
01、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单壁碳纳米管薄膜;
02、将上述单壁碳纳米管薄膜浸入聚乙烯醇或者聚乙烯醇、稀硝酸的水溶液得到单壁碳纳米管复合纤维;
03、将通过溶液后的单壁碳纳米管复合纤维搭在框架上,重复此操作,叠搭后得到多根组合的单壁碳纳米管复合纤维;
04、将上述多根单壁碳纳米管复合纤维加上负重后,使用旋转纺织的方法,利用马达将其纺织成为一根紧实的复合纤维。
在步骤02中,溶液为1:100的聚乙烯醇溶液,或者所述溶液1:100的聚乙烯醇和10~20%的硝酸的混合溶液。
在步骤03中,叠搭单壁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的过程中,用喷雾对复合纤维进行润湿,湿度为80%-90%。
在步骤04中,单壁碳纳米管复合纤维上的负重为20-100 g。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碳纳米管纤维的力学性能,扩大了碳纳米管在柔性可拉伸超级电容器、可穿戴电子器件、人造肌肉等领域的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发明制备过程示意图。
图2本发明制备的单壁碳纳米管纤维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其中:1. 管式炉,2. 单壁碳纳米管薄膜,3. 溶液,4. 单壁碳纳米管复合纤维,5.多根组合碳纳米管复合纤维 ,6. 框架,7. 喷雾,8. 直丝复合纤维,9. 马达,10. 固定轴,11. 毛细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04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