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质隔热陶瓷的低温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2715.3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9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税安泽;高小云;李秋玲;胡家兴;马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3/132 | 分类号: | C04B33/132;C04B33/135;C04B38/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热陶瓷 轻质 制备 固体废弃物 建筑废弃物 低温烧成 低温制备 预处理 滑石 产业化生产 生产成本低 资源化利用 粉煤灰 保温隔热 节能减排 力学性能 生态环境 发泡剂 高效率 硅藻土 环保型 抛光渣 热导率 原料球 混料 可控 球土 造粒 长石 陶瓷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质隔热陶瓷的低温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中所用原料有建筑废弃物、陶瓷抛光渣、粉煤灰、滑石、长石、球土、硅藻土以及发泡剂,其中固体废弃物的用量在60%以上。将预处理后的建筑废弃物和其它原料球磨混料,然后经过造粒、压制成型、干燥、低温烧成(700‑1200℃)制备环保型轻质隔热陶瓷,该方法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适合产业化生产。制备的轻质隔热陶瓷具有密度低、孔径可控、热导率低、力学性能优良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等领域的保温隔热。本发明技术在实现低温烧成、节能减排的同时,也能促进固体废弃物的高效率资源化利用,对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质隔热陶瓷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轻质隔热陶瓷的低温烧成方法。
背景技术
轻质隔热陶瓷比重小、导热系数低,已广泛应用于建筑、能源、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近年来,轻质隔热陶瓷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其制备技术普遍存在原料要求高、工艺复杂、设备要求高、烧成温度高等缺点。
如专利“一种轻质隔热陶瓷制品及其制作方法”(CN105174905A),虽然该制品具有独特的负离子释放功能,应用于健康和环保领域,但原料要求高(尤其是含有稀土氧化物),而且需要先在850-1000℃下预烧2.5-3.5h,再升温至1500-1650℃烧成7-8h才能制成,烧成温度高,普通陶瓷窑炉难以实现。专利“一种建筑用多孔保温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N106478077A),采用发泡工艺与注凝成型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结构均匀、保温性能和抗热震性能良好的多孔保温陶瓷,但需要用到增强纤维、氧化钇或氧化锆等,原料成本高。而且需要在高纯氮气气氛中,快速升温至1000-1200℃保温1-3h,再缓慢升温至1300-1500℃,烧结1-2h,烧结完后降温至600-1000℃保温1-5h,最后随炉冷却制得,烧成温度高,能耗大,对窑炉等设备要求苛刻,难以产业化。专利“一种隔热保温陶瓷板及其制备工艺”(CN104086205A),利用抛光废料、硅藻土、发泡剂等原料在1100-1200℃下制成了隔热保温陶瓷板,但是原料粉体需要过200-300目筛,对粉体要求高,并且烧成温度也高。专利“一种低导热系数隔热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CN103951397A),制备出了导热系数小于0.2 W/m▪K的隔热陶瓷砖,但所用改性粘土制备工艺复杂,也需要硅酸锆、硼酸锌等化工原料,原料成本高;烧成时,需要在820-860℃保温0.5-1h,再升温至1220-1280℃保温1.5-2h,然后降温至740-780℃保温1-1.5h,再升温至1060-1120℃保温1-2h,最后冷却制得,烧成过程繁琐,且烧成温度也高,不利于节能。专利“低温环保陶瓷及制作方法”(CN105967644A),虽然烧成温度降至900-950℃,实现了低温烧成,但是制品不是轻质陶瓷。
本发明则是以建筑废弃物等固体废弃物作为主要原料,辅以其他原料及添加剂,在700-1200 ℃下低温烧成制备轻质隔热陶瓷,避免了当前技术普遍存在的原料要求高、工艺复杂、设备要求高、烧成温度高等问题。所制备的轻质隔热陶瓷绿色环保、密度低、孔径可控、热导率低、力学性能好、生产成本低,适合产业化。有效促进了我国建筑废弃物大量堆积所造成的挤占土地、危害生活环境、浪费矿物资源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开发一种绿色环保、性能优良、生产成本低的轻质隔热陶瓷材料,同时也为了促进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以建筑废弃物等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制备轻质隔热陶瓷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轻质隔热陶瓷的低温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预处理后的建筑废弃物和其它原料进行球磨混料;
(2)将步骤(1)得到的混料进行造粒,制得原料粉体;
(3)将步骤(2)所得到的原料粉体压制成型,干燥坯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27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