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三维集成电路封装的硅通孔转接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350794.4 | 申请日: | 2017-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41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蔡镜波;程自闯;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金航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3/538 | 分类号: | H01L23/538;H01L27/02;H01L21/7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国红 |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三维集成电路 封装 硅通孔 转接 | ||
1.一种用于三维集成电路封装的硅通孔转接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Si基板(11);
MOS管(12),设置于所述Si基板(11)内;MOS管器件周边被SiO2绝缘层包围;
隔离区(13),设置于所述MOS管(12)四周且上下贯通所述Si基板(11),用于对所述MOS管(12)进行隔离;
TSV区(14),设置于所述MOS管(12)和所述隔离区(13)形成区域的两侧且上下贯通所述Si基板(11),所述TSV区(14)内的填充材料为铜;
第一绝缘层(15),设置于所述Si基板(11)的上表面;
第二绝缘层(16),设置于所述Si基板(11)的下表面;
互连线(17),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15)内,用于连接所述TSV区(14)的第一端面和所述MOS管(12);所述互连线为围绕成螺旋状的铜互连线;
铜凸点(18),设置于所述TSV区(14)的第二端面上;
其中,所述隔离区(13)和所述TSV区(14)的深度一致,所述深度大于80μm,且小于等于12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通孔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12)包括:P阱区、栅极区、源区、漏区和P阱接触区;其中,所述栅极区设置于所述P阱区上,所述源区和所述漏区设置于所述P阱区内且分别位于所述栅极区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P阱接触区设置于所述P阱区内且位于所述栅极区的第二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通孔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TSV区(14)包括第一TSV区和第二TSV区;其中,所述第一TSV区设置于所述栅极区的第一侧,所述第二TSV区设置于所述栅极区的第二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通孔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连线(17)包括第一互连线和第二互连线;其中,所述第一互连线用于连接所述第一TSV区的第一端面和所述源区,所述第二互连线用于连接所述第二TSV区的第一端面、所述P阱接触区、所述漏区以及所述栅极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通孔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区、所述P阱接触区、所述漏区和所述栅极区与所述互连线(17)之间均设置有钨插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通孔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连线(17)的材料为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通孔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Si基板(11)的掺杂类型为P型,掺杂浓度为1×1014~1×1015cm-3,厚度为80μm~12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金航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金航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079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业播种机的维护保养方法
- 下一篇:基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制备多肽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