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作用于烧伤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中的噬菌体的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9751.4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8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彭毅志;黄广涛;杨子晨;龚雅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西南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5/76 | 分类号: | A61K35/76;A61P31/04;C12N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杨春 |
地址: | 4041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烧伤 耐药 不动 杆菌 感染 治疗 中的 噬菌体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用于烧伤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中的噬菌体的应用方法,首先针对国内烧伤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流行菌株,然后收集到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MLST分型;然后针对步骤二分离每种MLST型别鲍曼不动杆菌的噬菌体,构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噬菌体库的步骤;然后采用动物实验验证所构建噬菌体库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更具针对性的获得一个有效的噬菌体库。不同于以往盲目的分离噬菌体,我们对细菌进行流调和MLST分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分离噬菌体,这样就能更快速、更有效的分离噬菌体,构建达到一定裂菌谱的噬菌体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噬菌体的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作用于烧伤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中的噬菌体的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鲍曼不动杆菌有1000多种ST亚型,每个ST亚型对应多种噬菌体。为了精确有效的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考虑更加精确的针对其具体亚型分离噬菌体。
而现有技术方案均为盲筛噬菌体,混乱建库,缺少针对性,且效率较低。本技术方案在筛选噬菌体的时候特异性较高,首先对收集到的临床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国际主流认可的MLST分型,确定是何种亚型的鲍曼不动杆菌。再针对此亚型进行筛选噬菌体。这样筛选出对应每种亚型的噬菌体之后建立一一对应的“菌株亚型——噬菌体”档案。
首先,避免了对同种亚型鲍曼不动杆菌反复筛选噬菌体。其次,一种ST亚型可能对应多株噬菌体,此种技术方案在治疗应用过程中可以在确定菌株的分型之后,精确地选择对应亚型的多株噬菌体,混合成为“噬菌体鸡尾酒”,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进行治疗。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作用于烧伤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中的噬菌体的应用方法,具体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作用于烧伤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中的噬菌体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针对国内烧伤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流行菌株的步骤;
步骤二:对步骤一收集到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MLST分型;
步骤三:针对步骤二分离每种MLST型别鲍曼不动杆菌的噬菌体,构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噬菌体库的步骤;
步骤四:采用动物实验验证所构建噬菌体库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的步骤。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当中,包括对国内十五家烧伤病房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进行调查,收集目前正在烧伤病房流行的鲍曼不动杆菌,然后结合生化的方法(VITEKGNI+cards)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16SrRNA基因测序和OXA-51基因检测),验证每一株细菌是否为鲍曼不动杆菌,根据药敏实验结果,结合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定义,筛选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
优选的:在步骤二中,应用MLST对所调查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型,收集每个MLST型别细菌1-5株:根据Pubmed公布的鲍曼不动杆菌的MLST分型方法,合成引物测序后比对分型,研究不同MLST分型的分布和流行情况;根据每个MLST型别所占比例不同,每个MLST型别细菌收集1-5株。
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包括以步骤一收集的不同MLST型别鲍曼不动杆菌为宿主菌,采用实验室前期建立的快速分离噬菌体的双层琼脂法,大量分离噬菌体,每个MLST型别细菌至少分离5株噬菌体,并检测每一株噬菌体的裂菌谱,然后纯化上一步得到的每一株噬菌体,根据其裂菌谱情况,将不同MLST型别鲍曼不动杆菌的噬菌体等比例混合在PBS缓冲液中,构建噬菌体库,最后用第一部分流行病学调查的所有菌株,检测所构建的噬菌体库的裂菌谱,若裂菌谱小于90%,则返回继续扩大分离噬菌体,增加噬菌体库的成分,直至构建噬菌体库达到90%。
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西南医院,未经重庆西南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97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