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出气端锥壳体加工方法及其加工生产线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348395.4 | 申请日: | 2017-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75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 发明(设计)人: | 白瑛;段玉霞;曹一枢;周文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曙光模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B21D37/10;B21D53/88 |
| 代理公司: | 无锡松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6 | 代理人: | 花修洋 |
| 地址: | 214145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出气 壳体 加工 方法 及其 生产线 | ||
1.一种汽车出气端锥壳体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一:落料:第一预催出气半壳与第二预催出气半壳连料加工,共同使用同一落料片进行成型加工,排样方式为直排连续的排样方式,所述落料片近似为圆形片状;
步骤二:成型:通过成型模对落料片进行一次拉深,拉深出第一预催出气半壳、第二预催出气半壳的整体型面;拉深出第一预催出气半壳与第二预催出气半壳的弧状结构,形成第一预催出气半壳、第二预催出气半壳的大端和小端,且第一预催出气半壳、第二预催出气半壳的大端为一体对接状态;
步骤三:整形:通过整形模具对前序成型的拉深件进行整形;
步骤四:切小端端口:对步骤三的整形件进行小端端口的余料切除,余料切除后得到完整的小端端口型面轮廓;
步骤五:第一侧切:对第一预催出气半壳、第二预催出气半壳的大端相接的中段区域的壳体两侧边进行切边,切出第一预催出气半壳、第二预催出气半壳的大端边缘两侧的轮廓形状;
步骤六:第二侧切:对第一预催出气半壳、第二预催出气半壳的壳体的两侧边缘进行切边,切除多余的余料,得到两个半壳件的侧边边缘轮廓线;
步骤七:切边:切开第一预催出气半壳与第二预催出气半壳大端相接的部分,并对大端端面进行修整,修整出完整的大端端口型面轮廓;切开工序与大端修整工序在同一冲压行程中完成,得到第一预催出气半壳、第二预催出气半壳的成品工件。
2.实施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出气端锥壳体加工方法的加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落料模、成型模、整形模、切小端端口模、第一侧切模、第二侧切模和切边模,用于加工出气端锥壳体的板料依次通过落料模、成型模、整形模、切小端端口模、第一侧切模、第二侧切模和切边模进行冲压加工,且后序模具加工的工件以前序模具加工的工件为基础进行继续加工;所述落料模、成型模、整形模均为单工序模;所述切小端端口模和切边模均为两工序共模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模包括第一下模板(1-2)、第一上模板(1-3)、第一顶销(1-16)和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上模板(1-3)底部设置有第一凸模(1-8)、所述第一下模板(1-2)上设置有第一凹模(1-5),所述第一上模板(1-3)相对于第一下模板(1-2)进行开合模,且通过第一限位柱(1-9)限定合模高度;所述第一上模板(1-3)底部设置有第一压料板(1-7),所述第一压料板(1-7)套设在第一凸模(1-8)外侧,所述第一压料板(1-7)与第一上模板(1-3)之间涂覆有优力胶(1-13),所述第一凸模(1-8)内部垂直于第一凹模的方向开设有销孔,所述销孔内设置有第一顶销(1-16),所述第一顶销(1-16)通过第一矩形弹簧(1-11)与第一上模板(1-3)连接;若干所述第一定位销分布设置在第一凹模(1-5)轮廓四周,所述第一定位销包括导向定位销(1-14)和尺寸定位销(1-15),沿板料移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至少设置两个导向定位销(1-14),在垂直于板料的移动方向上至少设置一个尺寸定位销(1-15),且所述尺寸定位销(1-15)设置在板料已落料的一端,所述尺寸定位销(1-15)相切于前一落料冲孔后形成的板料轮廓边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曙光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曙光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839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U形管用油压冲孔机
- 下一篇:一种夹持效果好的上模固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