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滨水运动上肢牵引器曝气的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44714.4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4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怡;燕文明;杨艳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B23/12 | 分类号: | A63B23/12;C02F3/3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刘艳艳;董建林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水运 上肢 牵引器 城市 河流 生态 修复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滨水运动上肢牵引器曝气的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系统,包括由外筒、中套、内筒、皮碗、钢珠单向阀、空心底座、倒“十”字型支架组成的能量传动转化单元,由双轨滑轮、上钢丝绳、下钢丝绳、弹簧扣、金属环、上肢牵引器组成的上肢牵引单元,由三通、输气管、气体止回阀、微孔纳米曝气管组成的微孔曝气单元以及由固定转轴、连接环、挺水植物、填料网兜、椭圆柱型框架和编织网套组成的景观植物修复单元依次连接构成。本发明将上肢牵引器使用时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曝气装置的机械能,从而增加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并结合可随水流移动的生态修复浮床,修复富营养化的城市河流,同时具有环保美观、结构简单、经济实用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治理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滨水运动上肢牵引器曝气的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导致水质变差,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严重,甚至出现黑臭现象。 自“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实施以来,污染河流的治理与保护受到了极大重视;当下“河长制”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则进一步把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善放在了重要位置,并强调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显然,一些传统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已不能满足当前需求。因此,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开发河流水体污染修复新技术以改善河流生态环境,在当前“河长制”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河流污染修复较多采用曝气富氧的方式,能量供给主要来自风能、太阳能等,中国专利申请201510096191.0提出一种“风能水体增氧装置”、中国专利申请201310744142.4 提出了一种“修复受污染水体的太阳能曝气系统及修复该水体的方法”,中国专利申请201620573387.4还提出一种利用势能的“跌水曝气反应装置”。此外,中国专利申请201621455038.9提出了曝气与生态浮床联合作用的“一种生态浮床”。这些发明专利在修复污染水体、改善水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但均对气候、地理条件等方面有特定的要求。滨水运动场能有效克服这一缺陷,通过收集滨水运动场中产生的机械能作为曝气的动力,并与生态浮床联合作用于污染水体,可有效解决河流的富营养化及黑臭问题。目前,在已有专利中,这一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滨水运动上肢牵引器曝气的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系统,通过汇集水流,使其在重力作用下带动漏斗翻转,从而进行曝气。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滨水运动上肢牵引器曝气的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能量传动转化单元、上肢牵引单元、微孔曝气单元和景观植物修复单元;
能量传动转化单元包括外筒、中套、内筒、皮碗、钢珠单向阀、空心底座、倒“十”字型支架;上肢牵引单元包括上钢丝绳、下钢丝绳和上肢牵引器;微孔曝气单元包括输气管和微孔纳米曝气管;景观植物修复单元包括固定转轴和椭圆柱型框架;
外筒、中套、内筒、皮碗、钢珠单向阀以及空心底座组成气筒装置;所述倒“十”字型支架底端连接在上肢牵引器的立柱上,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倒“十”字型支架上左右分别设置气筒装置,外筒的顶端和侧面分别通过上钢丝绳和下钢丝绳与上肢牵引器连接,通过上肢牵引器上下交替运动,牵动外筒提起或压缩,使气体进入内筒和空心底座,空心底座通过输气管与微孔曝气单元的微孔纳米曝气管连接。
所述空心底座连接在倒“十”字型支架的横杆上,内筒底端固定在空心底座上,内筒是固定不动的,内筒内置钢珠单向阀,所述外筒为倒扣的圆筒,外筒套设在内筒外,内筒顶端装设皮碗,外筒底端设置中套,用以连接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和内筒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铝合金,中套的材质为PVC塑料。所述倒“十”字型支架材质为不锈钢,底端焊接在上肢牵引器的立柱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47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质装配式墙体
- 下一篇:一种茉莉花茶及其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