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纯度魔芋甘露大糖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40163.4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07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钱金宏;卢晓会;应烨;钱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拜尔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9/14 | 分类号: | C12P19/14;C12P19/04;C08B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纯度 魔芋 甘露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纯度魔芋甘露大糖,所述高纯度魔芋甘露大糖由魔芋精粉通过β‑甘露聚糖酶可控酶解后产生,并经过纯化得到的重均分子量为6000‑8000Da的多糖体系。该多糖体系具有增殖阴道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的生理功能,可以用于阴道炎的抗菌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纯度魔芋甘露大糖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魔芋葡甘露聚糖(KGM)是D-葡萄糖和D-甘露糖通过β-1, 4糖苷键结合形成的多糖,其平均聚合度介于 1000~10000 之间。由于KGM存在分子聚合度较高,粘性较大,溶解度较小等缺陷,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天然KGM的应用。
KGM经降解可以生成不同聚合度的葡甘聚糖,其中甘露低聚糖是聚合度较低的一类糖,其糖分子的聚合度在2-10个糖,现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和医药等领域。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310022943.X)公开了一种协同制备中聚合度魔芋葡甘聚糖的方法,提到了一种中聚合度KGM,其聚合度介于100 ~900 之间,该糖在保持了KGM原有特性的前提下,降低了 KGM 水溶胶的粘度,并使得 KGM 溶解度得到有效的增加,但是该方法采用的是辐照降解葡甘聚糖,辐照时间长,且每次试验处理量较小,不利于规模化工业生产。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110309468.5)公开了一种不同分子量魔芋葡甘聚糖及葡甘露低聚糖的制备方法,提出了将葡甘聚糖降解为不同分子量的酶解物,但是并未明确酶解物的聚合度,也未界定不同分子段的酶解物的功能特性,并且工艺简单,只经过初步醇沉分离,产品的纯度较低。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331680.6)公开了一种高生物利用度的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魔芋膳食纤维食品是由魔芋粉降解后,所产生的分子量小于52650的全部降解产物混合所组成,其中包含寡糖和聚合度2-65的葡甘聚糖,混合物的各组分分子量呈梯度,具体方法是:将一种较大分子量降解产物与一种较小分子量的降解产物混合制得,其中定义分子量在5265—52650之间的为较大分子量,分子量小于15390的为较小分子量;其中较大分子量降解产物由酸法降解制备得到,该专利还对其在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面进行了研究。
发明内容
魔芋甘露大糖是以魔芋精粉为原料,通过β-甘露聚糖酶可控酶解得到的由30-40个单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形成的聚合物,分子量为6000-8000Da。本发明人通过可控酶解技术制备得到一种高纯度魔芋甘露大糖,并对该高纯度魔芋甘露大糖在阴道炎抗菌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令人惊讶地发现,该高纯度魔芋甘露大糖具有明确的功效。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纯度魔芋甘露大糖,所述高纯度魔芋甘露大糖由魔芋精粉通过β-甘露聚糖酶酶解后产生,并经过纯化得到的重均分子量为6000-8000Da的多糖体系。该多糖体系具有增殖阴道乳酸菌、抑制有害菌的生理功能,可以用于阴道炎的抗菌治疗。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包括提供所述高纯度魔芋甘露大糖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纯度魔芋甘露大糖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酶解罐中按生产比例加水,控制温度为30-50℃;向酶解罐中投入中性β-甘露聚糖酶,然后称取魔芋精粉均匀投放于酶解罐中,控制酶解罐内物料pH为 6.0-7.5,随着酶解时间推进,酶解液黏度快速下降,当设置在酶解罐上的黏度实时检测装置检测到酶解液的黏度达到300-400mpa.s时,立即灭酶,灭酶时间为20-30min,冷却;所述酶解罐设置有快速自动检测物料粘度装置;
(2)微滤除杂,利用陶瓷膜进行微滤处理得到过滤液,所述陶瓷膜膜孔径0.2μm,工作压力为:0.01-0.2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拜尔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拜尔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01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镁离子在促进海洋蛭弧菌蛭质体形成中的应用
- 下一篇:谷氨酸的发酵生产及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