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及其锁止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30666.3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17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超;郝浩帅;黄正坤;费浩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中航精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7 | 分类号: | B60N2/07;B60N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441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座椅 滑轨 及其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及其锁止机构,汽车座椅滑轨包括外滑轨、内滑轨和锁体,外滑轨的窗口形成第一锁止点;锁止机构包括:第一锁卡,设有第一解锁孔,并能够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楔紧于第一锁止点,第一锁卡和锁体之间形成第二锁止点;第二锁卡,能够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楔紧于第二锁止点;差动连接件,能够带动第二锁卡移动以解锁第二锁止点,差动连接件设有第二解锁孔,穿过第一解锁孔和第二解锁孔的解锁杆在解锁过程中,第二锁止点的解锁优先于第一锁止点的解锁。将锁止机构设计成多个零件组成的组件,通过差动锁止,消除滑轨各个配合零件之间的间隙,并通过差动解锁有效避免发生解锁卡滞的现象,以提高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及其锁止机构。
背景技术
伴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顾客对于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座椅滑轨的晃动间隙,目前市场的上锁爪式锁止机构,采用单个锁卡零件通过两个锁止点同时与内滑轨和外滑轨锁止。由于内滑轨和锁体之间焊接固定,因此,锁卡能够同时楔紧外滑轨和锁体即可。
但是实际装配中由于各方面的加工误差,锁卡并未达到理想的锁止状态,即锁卡和锁体之间以及锁卡和外滑轨中,一者达到楔紧状态,而另一者仍处于间隙配合的状态。具体的,锁卡与外滑轨处于楔紧状态,在零件制造公差及装配公差积累下,锁卡与内滑轨之间仍留有空隙;当锁卡与内滑轨处于楔紧状态时,在零件制造公差及装配公差积累下,锁卡与外滑轨之间仍留有空隙,总之,在单个锁卡的作用下,总是不能将内滑轨和外滑轨同时锁止,无法实现无间隙锁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及其锁止机构,将锁止机构设计成多个零件组成的组件,通过差动锁止,消除滑轨各个配合零件之间的间隙,并通过差动解锁有效避免发生解锁卡滞的现象,以提高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滑轨的锁止机构,所述汽车座椅滑轨包括外滑轨、内滑轨和与所述内滑轨固接的锁体,所述外滑轨的窗口形成第一锁止点;所述锁止机构包括:第一锁卡,设有第一解锁孔,并能够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楔紧于所述第一锁止点,所述第一锁卡和所述锁体之间形成第二锁止点;第二锁卡,能够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楔紧于所述第二锁止点;差动连接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锁卡移动以解锁所述第二锁止点,所述差动连接件设有第二解锁孔,所述第二解锁孔沿解锁方向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解锁孔沿解锁方向的高度,使得穿过所述第一解锁孔和所述第二解锁孔的解锁杆在解锁过程中,所述第二锁止点的解锁优先于所述第一锁止点的解锁。
汽车座椅滑轨包括外滑轨、内滑轨和锁体,其中,锁体设于外滑轨和内滑轨之间,并与内滑轨固接。因此,将锁体与外滑轨之间锁定即锁定内滑轨和外滑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滑轨的锁止机构,该锁止机构包括第一锁卡、第二锁卡、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和差动连接件。其中,外滑轨的窗口形成第一锁止点,第一锁卡能够楔紧于该第一锁止点,以将第一锁卡与外滑轨锁定,同时,该第一锁卡和锁体之间形成第二锁止点,第二锁卡能够楔紧于第二锁止点,以将第一锁卡和锁体锁定,也就是说,在第一锁止点和第二锁止点同时处于锁定状态下,锁体与外滑轨锁定,即内滑轨和外滑轨锁定。
第一锁卡设有第一解锁孔,差动连接件设有第二解锁孔,解锁杆同时穿过第一解锁孔和第二解锁孔,由于第二解锁孔沿解锁方向的高度小于第一解锁孔沿解锁方向的高度,其中,解锁方向是指解锁杆提供解锁驱动力的方向,即由外滑轨朝向内滑轨的方向(下文中将此方向定义为向上,相应地,将由内滑轨朝向外滑轨的方向定位为向下),在解锁过程中,解锁杆提供向上的驱动力时,差动连接件优先移动而第一锁卡仍楔紧于第一锁止点,差动连接件的移动将带动第二锁卡向上移动直至第二锁止点解锁,然后第一锁卡将在驱动力的带动下向上移动,使得第一锁止点解锁。也就是说,第一锁止点和第二锁止点差动解锁,此种设置可有效避免二者在同时解锁过程中发生卡滞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中航精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中航精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06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万向座椅调节结构
- 下一篇:汽车前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