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量夹持装置及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26030.1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8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明;陈尚德;柯博修;吕仁豪;林思嘉;廖孟秋;陈冠文;萧锡鸿;张硕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B21/02 | 分类号: | G01B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二测量 第一测量 导引段 夹持段 衔接段 测量夹持装置 导引轨 夹具 距离测量 元件设置 夹持臂 测量 可移动地设置 加工件 滑动 换算 夹持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测量夹持装置及测量方法。该测量夹持装置包含一夹具及一距离测量组。夹具包含一导引轨及二夹持臂。二夹持臂各包含一导引段、一衔接段及一夹持段,二衔接段的各相对二端分别连接导引段及夹持段,导引段可移动地设置于导引轨,二夹持段用以夹持加工件。距离测量组包含第一测量元件及第二测量元件。第一测量元件设置于其中一衔接段。第二测量元件设置于另一衔接段。其中,第一测量元件与第二测量元件分别可通过二导引段相对导引轨滑动,以令第一测量元件与第二测量元件互相靠近或远离,并依据第一测量元件与第二测量元件的间距换算出二夹持段之间的间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夹持装置及测量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适于测量加工件的测量夹持装置及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机械设备的金属零件在制造的过程中,通常会经过多个加工程序,例如零件会先经过粗略加工,先将原材料的外型约略进行切割或是塑造成接近成品的样子。接着,再通过机械夹持手臂将零件送往精细加工处研磨以符合实际使用的尺寸大小的要求。
零件无论是在粗加工前或是精加工前,都必需先了解零件的尺寸,才能精确的掌握零件尚需加工的幅度。然而,目前零件加工过程中,测量零件尺寸的方式大致上分为通过机器测量及人工测量的二种方式。机器测量的设备上又有分价钱高低之分,要价高的设备在测量零件尺寸的精度上虽然优于要价低的设备,但一般公司难以负担其成本。相反地,要价低的设备成本虽然较为低廉,但其所测量出的零件尺寸精度不符合使用上的要求。另外,采用人工测量的方式虽然可解决测量零件尺寸的精度问题,但对于测量速度方面仍难以有效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量夹持装置及测量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测量精度高的测量机器成本较高、成本低的测量机器测量精度较差及人工测量速度慢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测量夹持装置包含一夹具及一距离测量组。夹具包含一导引轨及二夹持臂。二夹持臂各包含一导引段、一衔接段及一夹持段,二衔接段的各相对二端分别连接导引段及夹持段,导引段可移动地设置于导引轨,二夹持段用以夹持加工件。距离测量组包含第一测量元件及第二测量元件。第一测量元件设置于其中一衔接段。第二测量元件设置于另一衔接段。其中,第一测量元件与第二测量元件分别可通过二导引段相对导引轨滑动,以令第一测量元件与第二测量元件互相靠近或远离,并依据第一测量元件与第二测量元件的间距换算出二夹持段之间的间距。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测量夹持装置的测量方法包含下列步骤:通过二夹持臂夹持已知宽度的一标准加工件,以取得标准加工件的一第一宽度值。通过设置于二夹持臂的一第一测量元件与一第二测量元件取得第一测量元件与第二测量元件间的一第一间距值。比较第一宽度值与第一间距值,以取得第一间距值与第一宽度值的一差值关系。通过二夹持臂夹持未知宽度的一待测加工件,并取得第一测量元件与第二测量元件间的一第二间距值。通过第二间距值与差值关系获得待测加工件的一第二宽度值。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测量夹持装置及测量方法,因第一测量元件与第二测量元件为分别整合于二夹持臂上,故可在夹持加工件移动的过程中,一并测量加工件的尺寸。相较于夹持与测量分开作业的状况来说,夹持与测量同时作业更可有效地缩短作业时间,进而提升整体加工件加工生产的过程的速度。
以上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公开的测量夹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图3为适用于测量夹持装置的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图3的转换关系信息的回归曲线图;
图5为图1的测量夹持装置夹持标准加工件的正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60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