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硫百合粉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23995.5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7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9/10 | 分类号: | A23L19/10;A23L5/30;A23L5/41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沈强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百合 百合粉 超声波 褐变 热效应 空化效应 冲击波 密闭 超声 隔温 空化 切片 崩溃 预处理 超声处理 粉碎处理 机械作用 整个空间 剥片 控水 加工 清洗 释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硫百合粉加工方法,该方法先进行剥片、清洗、控水、切片的预处理,将切片后的百合置于一个密闭隔温的空间内,向整个空间内释放超声波,利用超声波的超声热效应使得百合片迅速干燥,利用超声波的空化效应及空化泡崩溃时产生的冲击波,使得百合中引起褐变的酶发生结构改变和活性改变,使酶迅速失去活性;将经过超声处理的百合片进行粉碎处理,得到粉末状的百合粉;本方案采用在一个密闭隔温的空间进行处理,可以通过超声热效应、机械作用、空化效应及空化泡崩溃时产生的冲击波,使得百合中引起褐变的酶发生结构改变和活性改变,从而达到抑制百合褐变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到百合粉的无硫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分析表明,百合含有优质淀粉、蛋白质、膳食纤维、脂肪和多糖及维生素B1、维生素B、维生素C、秋水仙碱、百合黄酮(多酚类物质)、皂苷、氨基酸、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钙、镁、铁、铝、钾、磷、锌、钦、镍、锰),是一种名贵的食品,自古就被誉为“蔬菜人参”,有良好的营养滋补功效,特别是对病后体弱、神经衰弱等症大有裨益。百合可食用和药用,为我国卫生部首批审批通过的药食两用植物。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抗肿瘤作用、抗疲劳作用、降血糖作用、抗氧化作用、镇静及抗应激损伤作用、免疫调节等作用。然而,我国百合的开发利用尚处于较低层次状态,利用率很低,产品单一。基本上是以鲜片食用或晒成干片食用为主,少量加工成百合粉。新鲜百合含水分较高,新陈代谢旺盛,不耐贮运,每年因霉烂、生虫等造成的损失达总产量的 20~30%,造成百合资源的严重浪费。将百合加工成百合粉,即可直接食用,又可作为其他产品的原料,可达到长期保存、方便加工的作用。不仅解决了资源浪费问题,而且提高了百合附加值,市场前景更为广阔。所以开发百合粉有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百合粉体加工处理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材料,保存其营养成分,改进食用价值,使加工品的颜色、营养等俱佳,进一步提高百合粉加工制品的商品化水平,实现环境友好成为百合粉体深加工研究中的共性问题。传统的制粉方法有干法和湿法。湿法制粉工艺为:原料预处理→ 磨浆→过滤→ 干燥→ 包装,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预处理护色和磨浆粉碎是提高品质、充分利用原材料和环境友好生产的关键技术。百合在加工过程中易发生褐变。褐变不仅影响百合色泽,而且还降低其内在品质;百合的褐变包括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对于非酶促褐变,主要采取避免在高温下长时间处理物料、避免使用还原糖、加入EDTA螯合剂等方法减轻褐变程度。
百合加工时抑制酶促褐变的护色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物理方法主要从控制氧气浓度和温度入手。在实际工业化生产中常采用漂烫来抑制褐变。百合中引起褐变的酶有PPO、POD等。化学方法抑制褐变常用的是添加酶抑制剂。传统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弊端,有旳是护色效果不佳,有旳是添加的试剂对人体健康有害(例如亚硫酸盐)。然而在百合粉出口时,一些国家禁制使用任何抑制剂,因而限制了传统方法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百合在加工过程中如何有效的护色,并减少在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的丧失,该方法在加工过程中不涉及到任何的有毒物质,保证百合的品质,提供一种新的加工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硫百合粉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新鲜的百合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剥片、清洗、控水、切片;
将切片后的百合置于一个密闭隔温的空间内,向整个空间内释放超声波,利用超声波的超声热效应使得百合片迅速干燥,利用超声波的空化效应及空化泡崩溃时产生的冲击波,使得百合中引起褐变的酶发生结构改变和活性改变,使酶迅速失去活性;
将经过超声处理的百合片进行粉碎处理,得到粉末状的百合粉;
对百合粉再次施加超声波,进行护色,并快速烘干百合粉;
得到成品百合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39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益生菌发酵糖藕
- 下一篇:一种脾胃吸吸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