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动车后轴的副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19771.7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63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I.温特;C.奥斯特瓦尔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11 | 分类号: | B62D21/11;B62D2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郭帆扬;李强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车 车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后轴的用于连结车轮引导转向器的副车架,包括:带有中间区段和两侧地联接到该中间区段处的端部区段的第一横向支架,端部区段分别具有用于固定在车辆结构处的固定点;第二横向支架和横向牵杆。第一横向支架在安装位置中在机动车处关于其向前行驶方向布置在第二横向支架和横向牵杆之后。第二横向支架在第一横向支架与横向牵杆之间伸延并且具有中间区段,其逆着向前行驶方向构造弯曲部。第二横向支架以其中间区段固定在第一横向支架的中间区段处。第二横向支架在端部区段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在车辆结构处的固定点。横向牵杆桥接第二横向支架的中间区段的弯曲部并且在向前行驶方向上位于中间区段之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后轴的用于连结所述车轮引导转向器的副车架,其包括带有中间区段和在两侧联接到该中间区段处的端部区段的第一横向支架和第二横向支架,端部区段相应地具有用于固定在车辆结构处的固定点。
背景技术
开头所述类型的副车架例如由文件DE 10 2012 023 633 A1已知。在其中,第一和第二横向支架通过两个纵向支架相互连接,从而得出大致矩形的框架结构。
另一该结构类型的副车架由文件DE 10 2014 211 203 A1已知。用于机动车后轴的带有大致矩形的框架结构的另外的副车架在文件EP 2 823 976 A1和文件DE 10 2012011 797 A1中得以说明。
发明内容
由此出发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用于机动车后轴的副车架,其具有尽可能可简单制造的结构并且在侧向力下在后轴的转向特性(Spurverhalten)方面避免在车轮外倾方向上的变化。
该目的通过一种副车架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副车架尤其包括带有中间区段和在两侧联接到该中间区段处的端部区段的第一横向支架,端部区段相应地具有用于固定在车辆结构处的固定点,和第二横向支架,以及横向牵杆,其中,第一横向支架在安装位置中在机动车处关于其向前行驶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二横向支架和横向牵杆之后,第二横向支架在第一横向支架与横向牵杆之间伸延并且具有中间区段,其逆着向前行驶方向构造弯曲部,第二横向支架以其中间区段固定在第一横线管支架的中间区段处,第二横向支架在端部区段处在车辆横向方向上相应地具有至少一个而用于固定在车辆结构处的固定点,并且横向牵杆在向前行驶方向上位于该中间区段前地桥接第二横向支架的中间区段的弯曲部。
第二横向支架的中间区域的弯曲部意味着放弃开头阐述的大致矩形的框架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构型如此使副车架的改善的紧固成为可能,即,使得在侧向力影响下完全不改变转向特性,也就是说,可保持中性或然而在前束(Vorspur)方向上可实现一定程度上的修正。
期望的转向特性可在横向牵杆的尺寸设计上根据需求来调整。通过横向牵杆的匹配可实现的是,以较小的耗费来影响副车架的侧向力反应。
如此以来,尤其第二横向支架的端部区段可在车辆横向方向上伸延并且相应地经由连接区段与中间区段相连接,其中,相应的连接区段在在水平平面上观察的情况中与车辆纵向方向包夹带有在35°至60°的范围中的值的角度。这相较于带有矩形框架结构的副车架实现了尤其良好的紧固,由此在侧向力影响下,车轮引导转向器在副车架处的连结点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基本上以相同的路径移动。
在简单的和成本适宜的制造方面,可在一实施变型方案中将横向支架的中间区段与两个端部区段集成到一集成构件中,其一件式地由板件或管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97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汽车的轴件或底盘部件
- 下一篇:适应小重叠碰撞的车身加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