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芯片串联通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17710.7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57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郭海丰;杨作兴;刘子熹;高阳;巫跃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比特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38 | 分类号: | G06F13/38;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孟旸;王丽琴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芯片 串联 通信 系统 | ||
1.一种多芯片串联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控制芯片和多个运算芯片;其中
每个运算芯片均具有下行数据接收端RXDI、下行数据发送端RXDO、上行数据接收端TXDI、上行数据发送端TXDO、流控接收端CTSI、流控发送端CTSO;
每个运算芯片中:
其下行数据接收端RXDI连接于前一级运算芯片的下行数据发送端RXDO,
其下行数据发送端RXDO连接于后一级运算芯片的下行数据接收端RXDI,
其上行数据接收端TXDI连接于后一级运算芯片的上行数据发送端TXDO,
其上行数据发送端TXDO连接于前一级运算芯片的上行数据接收端TXDI,
其流控接收端CTSI连接于前一级运算芯片的流控发送端CTSO,
其流控发送端CTSO连接于后一级运算芯片的流控接收端CTSI;
直接连接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零级运算芯片中:
其下行数据接收端RXDI连接于所述控制芯片的数据发送端,
其上行数据发送端TXDO连接于所述控制芯片的数据接收端,
其流控接收端CTSI接信号0;
距离所述控制芯片最远端的最末级运算芯片中:
其下行数据发送端RXDO和流控发送端CTSO均悬置,其上行数据接收端TXDI接信号1;其中,
所述控制芯片发出的下行通信数据基于所设定的下行通信协议经过其数据发送端,进而通过彼此连接的运算芯片的下行数据接收端RXDI和下行数据发送端RXDO以发送至所指定的运算芯片;
各个运算芯片发出的上行通信数据基于所设定的上行通信协议经过彼此连接的上行数据发送端TXDO和上行数据接收端TXDI,进而经过所述控制芯片的数据接收端而发送至所述控制芯片;
各个运算芯片之间通过彼此的流控接收端CTSI和流控发送端CTSO的流控信号,确定发送上行通信数据的运算芯片;
其中,所述下行通信协议定义为:
单次下行通信包括n+1个字节;其中
第0字节为下行目的运算芯片的识别码Slave_ID;
第1字节为下行目的运算芯片控制寄存器的偏移地址Slave_Addr;
第2字节为单次下行通信中所包含数据的长度Slave_Len,其中,第2字节的第1位为单次下行通信的读写命令;
第3~n-1字节为单次下行通信中所包含的数据内容,其长度由该单次下行通信的第2字节的Slave_Len决定;
第n字节为单次下行通信中所有数据的CRC8校验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片串联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行通信协议包含广播方式和单播方式;其中
所述广播方式为向所有运算芯片同时发出的下行通信;
所述单播方式为向指定运算芯片发出的下行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芯片串联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广播方式的单次下行通信的第0字节为0xFF;
所有运算芯片均接收第0字节为0xFF的单次下行通信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片串联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次下行通信的第2字节的第1位为0表示该单次下行通信为读命令;
所述单次下行通信的第2字节的第1位为1表示该单次下行通信为写命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片串联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通信协议定义为:
单次上行通信包括m+1个字节;其中
第0字节为上行来源运算芯片的识别码Slave_ID;
第1字节为单次上行通信中所包含数据的长度Slave_Len,其中,第1字节的第1位为单次上行通信的读写命令;
第2~m-1字节为单次上行通信中所包含的数据内容,其长度由该单次 上行通信的第1字节的Slave_Len决定;
第m字节为单次上行通信中所有数据的CRC8校验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比特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比特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771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