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座椅调节装置、汽车座椅及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315993.1 | 申请日: | 2017-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79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 发明(设计)人: | 马东辉;方得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N2/07 | 分类号: | B60N2/07;B60N2/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拉索组件 座椅调节装置 座椅 座椅骨架 滑动驱动器 乘坐位置 汽车座椅 滑动 向后 后排乘客 均匀一致 助力弹簧 最前位置 操作力 上滑轨 上下车 舒适度 下滑轨 阻碍物 滑移 解锁 前移 冲击力 放松 申请 配合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座椅调节装置、汽车座椅及车辆,座椅调节装置包括:拉索组件和滑动驱动器,拉索组件头部能够与下滑轨相连,尾部能够与座椅骨架或上滑轨相连;滑动驱动器与拉索组件相配合,能够收紧拉索组件以带动座椅骨架向前滑动,或放松拉索组件使座椅骨架能够向后滑动。本申请提供的座椅调节装置,能够起到和EE助力弹簧相同的作用,使EE座椅在解锁时自动快速向前滑移至最前位置,方便后排乘客上下车;且使得座椅前移的速度均匀一致,对阻碍物的冲击力小;同时,在向后回推座椅至乘坐位置时,也能以较小的操作力将座椅回推至乘坐位置,提高了操作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座椅调节装置、汽车座椅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座椅调节的舒适性也具有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现有市面上的EE(Easy Enter,易进入)汽车座椅(即能够自动快速向前滑动至最前端以便于后排乘客进入的汽车座椅),如图1所示,一般设有助力弹簧10’来实现汽车座椅的快速向前滑动,当EE功能解锁时,座椅骨架20’会在助力弹簧10’拉力的作用下自动快速向前滑行至最前端,方便了后排乘客上下车;但是,当需要将座椅拉回到乘坐位置时,则需要克服弹簧的拉力和滑轨自身的滑动力,需要用户对座椅施加很大的向后操作力,操作不舒适;且行程越长,助力弹簧10’需要提供的拉力越大,反之在手动推回至乘坐位置时,需要克服的弹簧力也越大,操作舒适感更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采用助力弹簧导致汽车座椅回推力过大致使操作不舒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显著降低座椅向后回推时的操作力的座椅调节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座椅调节装置的汽车座椅。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汽车座椅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调节汽车座椅的座椅调节装置,所述汽车座椅包括座椅骨架和滑轨组件,所述滑轨组件包括与所述座椅骨架的下端相连的上滑轨和与所述上滑轨滑动配合的下滑轨,所述座椅调节装置包括:拉索组件,其头部能够与所述下滑轨相连,其尾部能够与所述座椅骨架或所述上滑轨相连;滑动驱动器,与所述拉索组件相配合,能够收紧所述拉索组件以带动所述座椅骨架向前滑动,或放松所述拉索组件使所述座椅骨架能够向后滑动。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座椅调节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动驱动器包括:外壳;驱动轮,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拉索组件部分缠绕所述驱动轮;和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与所述驱动轮相连,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旋转,使所述驱动轮收紧所述拉索组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其动力输入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驱动轮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蜗杆,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相连;主传动轮,包括与所述蜗杆相啮合的蜗轮,且所述蜗轮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驱动轮旋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传动轮还包括与所述蜗轮同轴相连的直齿轮;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行星轮支架和行星轮,所述行星轮支架上设有行星轮轴和供所述直齿轮穿过的圆孔,所述行星轮套装在所述行星轮轴上,并与所述直齿轮外啮合;其中,所述驱动轮朝向所述传动机构的一侧还设有内齿轮,所述行星轮还与所述内齿轮内啮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行星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行星轮沿所述圆孔的周向均匀分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座椅调节装置还包括:锁止机构,设在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行星轮支架相配合,用于锁定所述行星轮支架,以限制所述行星轮支架相对所述主传动轮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59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油电混合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