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电磁液冷缓速器的整车冷却系统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10864.3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09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凯;李德胜;聂柯;许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安行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7/16 | 分类号: | F01P7/16;F01P11/16;F01P11/18;B60T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225131 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液冷缓速器 整车 冷却系统 总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电磁液冷缓速器的整车冷却系统总成,包括:电磁液冷缓速器;发动机;散热水箱;气体冷却管道,其进气口与冷却通路相连,出气口与冷却通路的出口端相连,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与外界空气气体连通;控制装置;控制阀,其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以及第五阀门;第二阀门的第一出口端与第一阀门的进水口相连,第二阀门的第二出口端与冷却通路相连,第二阀门的进水端与发动机冷却水道的出水端相连;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分别设置在气体冷却管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第五阀门设置在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连接处与冷却通路与气体冷却管道连接处之间。本发明可有效降低电磁液冷缓速器的温升,以保证电磁液冷缓速器的制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液冷缓速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电磁液冷缓速器的整车冷却系统总成。
背景技术
电磁液冷缓速器作为安装在汽车上的辅助制动装置,在其工作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热,电液缓速器的制动能力受冷却能力的制约,冷却系统越好,缓速能力越强,电液缓速器可以发挥到最大制动效果大幅减少行车制动器的使用,保证行车安全。
授权公告号为:CN206446431U的专利:一种带电液缓速器的整车冷却系统总成,它包括所述水泵、电液缓速器、外置节温器的第一出水口形成第一循环回路以及所述电液缓速器、外置节温器的第二出水口、散热水箱和水泵形成第二循环回路,这样设置有两个循环回路,通过外置节温器来控制冷却水流向,当水温低于72℃时,冷却水经过水泵、电液缓速器、发动机、外置节温器的第一出水口,即小循环;当水温高于72℃时,冷却水经过电液缓速器、外置节温器的第二出水口、散热水箱、水泵和发动机,即大循环。但是该专利在大循环中冷却电液缓速器的冷却水温度过高,起不到将电液缓速器产生的热量带走的作用,进而无法保证电液缓速器的持续制动性能,反而适得其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电磁液冷缓速器的整车冷却系统总成,其有效降低电磁液冷缓速器的热衰退,保证电磁液冷缓速器的制动性能。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带电磁液冷缓速器的整车冷却系统总成,包括:
电磁液冷缓速器,其内设置冷却通路,所述冷却通路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
发动机,其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冷却通路的进口端相连。
散热水箱,其出水口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相连。
气体冷却管道,其进气口与所述冷却通路的进口端相连,所述气体冷却管道的出气口与所述冷却通路的出口端相连,所述气体冷却管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与外界空气气体连通。
控制装置,其与车辆上的整车控制系统相连,以接收整车控制系统传输的信号。
控制阀,其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控制阀的启闭;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以及第五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包括两个出口端,分别为第一出口端和第二出口端,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一出口端与所述水泵相连,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二出口端与所述散热水箱相连。
其中,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一出口端与所述第一阀门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二出口端与所述冷却通路的进口端相连,所述第二阀门的进水端与所述发动机冷却水道的出水端相连。
所述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分别设置在所述气体冷却管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第五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连接处与所述冷却通路与气体冷却管道连接处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气体冷却管道的进气口设置为开口朝外的喇叭状。
优选的是,还包括膨胀水箱,其与所述水泵相连,所述膨胀水箱内设置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整车控制系统相连,以传输所述膨胀水箱内的压力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安行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安行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08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