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烟熏腊肉调料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10855.4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2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郭家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家玉 |
主分类号: | A23L13/40 | 分类号: | A23L13/40;A23B4/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6000 四川省泸***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次磷酸钠 烟熏腊肉 调料 异维生素C钠 大蒜末 酒石酸 生姜末 肉制品 桔皮 肉品 花椒 葡萄糖 抗氧化性能 抗氧化作用 葡萄糖用量 保藏 独特香味 方法使用 含量条件 抗氧化性 肉毒梭菌 亚硝酸盐 替代品 熏制 黏度 高弹性 抗菌性 原料肉 低盐 复配 脂质 异味 成熟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熏腊肉调料,包括酒、生姜末、大蒜末、花椒、桔皮粉、葡萄糖、酒石酸、次磷酸钠和异维生素C钠,异维生素C钠、次磷酸钠和桔皮粉均具有抗氧化作用,与酒石酸配合其抗氧化性能更佳,次磷酸钠还可抑制肉毒梭菌,几者复配可作为亚硝酸盐替代品,消除原料肉的异味,增加盐分的渗透,促进肉制品成熟风味的形成,肉制品经常规方法熏制后依旧黏度高弹性好,进一步使肉品在低盐含量条件下抗菌性及脂质抗氧化性高,具有优异的保藏稳定性,所含生姜末、大蒜末、花椒及葡萄糖用量适当,与其余物料协同作用形成浑然一体的独特香味,且香味醇郁,口感极佳;采用本发明方法使用所述烟熏腊肉调料,使制得的肉品口感及品质更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味料,具体涉及一种烟熏腊肉调料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烟熏腊肉是将新鲜肉用食盐、香料等腌制后,再经过烟熏烘烤等步骤加工而成的具有浓郁风味的肉制品,其历史已经非常悠久。在没有冷藏和包装技术的过去,大量使用盐和降低产品的含水量,是延长肉品保藏期的必要措施。而如今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烟熏腊肉因其独特香气,已经成为款待宾朋、馈赠亲友必不可少的美食制品。作为商业品销售的烟熏腊肉,价格昂贵,且为了保证肉质色泽和口感,多数添加有亚硝酸盐,食用安全性难以考证,制约了消费。
因此,自制烟熏腊肉越来越成为普通老百姓的优先选择。烟熏腊肉在熏制之前需要用作料进行腌渍,作料的配比及种类选择对烟熏腊肉风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若配比不当,作料味会掩盖肉质本身的香味,难以同肉质本身及烟熏的味道相辅相成,食用者除了能够感觉到香料味道之外,常常会觉得肉质干涩,而不具有其应有的鲜香醇郁的口感,食之无法下咽。
并且,腊肉贮藏的稳定性也较大程度地受到作料组成影响,尤其是低盐腊肉,制作过程中添加剂的选择是肉品口感好坏及抗氧化性能优异与否的关键。
需要克服所述缺陷,提供一种烟熏腊肉调料,用其腌渍过的腊肉鲜香醇郁,肉质细嫩,组织的黏度高弹性好,肉品保藏过程中抗菌性及脂质抗氧化性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烟熏腊肉调料,用其腌渍过的腊肉鲜香醇郁,肉质细嫩,组织的黏度高弹性好,肉品保藏过程中抗菌性及脂质抗氧化性高。
本发明的烟熏腊肉调料,按重量份包括:包括香料10-15份、辅料2-4份和50-55℃的酒4-6份;所述香料、辅料与酒分别包装;香料按重量份包括生姜末1-2份、大蒜末1-2份、花椒3-5份、桔皮粉2-3份和葡萄糖2-3份;辅料按重量份包括酒石酸1-2份、次磷酸钠0.5-1份和异维生素C钠0.5-1份。
进一步,按重量份包括:包括香料15份、辅料3份和55℃的酒6份;香料按重量份包括生姜末2份、大蒜末1份、花椒5份、桔皮粉3份和葡萄糖2份;辅料按重量份包括酒石酸2份、次磷酸钠0.5份和异维生素C钠1份。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所述烟熏腊肉调料的使用方法,是将鲜肉切成所需大小的条状后,按每50kg鲜肉上涂抹3.5-4kg所述烟熏腊肉调料的比例,先将酒与辅料混合均匀并涂抹于肉条上,再将香料用小火炒干并趁热涂抹于肉条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烟熏腊肉调料,配方独特,用料科学,所含异维生素C钠、次磷酸钠和桔皮粉均具有抗氧化作用,与酒石酸配合其抗氧化性能更佳,次磷酸钠还可抑制肉毒梭菌,几者复配可作为亚硝酸盐替代品,消除原料肉的异味,增加盐分的渗透.促进肉制品成熟风味的形成,同时使肉制品经常规方法熏制后依然能够保持黏度高弹性好的特点,提高肉品品质,进一步使肉品在低盐含量条件下抗菌性及脂质抗氧化性高,具有优异的保藏稳定性,所含生姜末、大蒜末、花椒及葡萄糖用量适当,与异维生素C钠、次磷酸钠和桔皮粉协同作用形成浑然一体的独特香味,且香味醇郁,风味独特,口感极佳。
采用本发明方法使用所述烟熏腊肉调料,使制得的肉品口感及品质更佳。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家玉,未经郭家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08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