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壳打孔攻丝一体式自动化设备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03924.9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2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华;蒋正浩;朱佳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摩恩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3/02 | 分类号: | B23P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壳 打孔 攻丝一 体式 自动化 设备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机壳打孔攻丝一体式自动化设备,包括机架、钻孔动力头和攻丝动力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支撑台和若干支撑脚,所述支撑台上安装有工件旋转机构,所述工件旋转机构包括旋转台和驱动旋转台转动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在支撑台上,所述旋转台的中心通过转轴与伺服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所述支撑台上设有四个工位,分别为两个装夹工位、一个钻孔工位和一个攻丝工位,所述旋转台的外圈上均匀分布有四个工件夹具,每个工件夹具对应一个工位,所述钻孔动力头安装在钻孔工位上,所述攻丝动力头安装在攻丝工位上,所述支撑台上设有PLC一体机和启停按钮,所述启停按钮连接PLC一体机的信号接收端,所述支撑台上设有给旋转台精确定位的气控定位器,所述PLC一体机的控制端分别连接伺服电机、钻孔动力头、攻丝动力头和气控定位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壳打孔攻丝一体式自动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上设有安装钻孔动力头的第一支撑立杆和安装攻丝动力头的第二支撑立杆,所述钻孔动力头上下滑动连接在第一支撑立杆上,所述攻丝动力头上下滑动连接在第二支撑立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壳打孔攻丝一体式自动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上还设有检测光幕,所述检测光幕的高度高于旋转台的高度,且检测光幕连接PLC一体机的信号接收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壳打孔攻丝一体式自动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控定位器包括定位气缸和连接在定位气缸活塞杆端部的定位头,所述旋转台上设有4个配合定位头的定位块,所述PLC一体机的控制端连接定位气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壳打孔攻丝一体式自动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夹具包括装夹挡板和手扳式装夹头,所述手扳式装夹头通过一固定座固定在旋转台上,所述旋转台上还设有配合装夹挡板的装夹限位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壳打孔攻丝一体式自动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一侧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位置与钻孔工位和攻丝工位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支撑台另一侧设有配合两个装夹工位的斜面,所述启停按钮位于支撑台上靠近其中一个斜面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机壳打孔攻丝一体式自动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底部设有支撑框,所述支撑脚顶部固定在支撑框上,所述支撑脚底部设有加强框,所述加强框底部设有若干脚轮,所述支撑脚的数量为9根,其中5根支撑脚的位置与防护罩的位置相对应,另外4根支撑脚的位置与两个装夹工位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加强框和支撑框的大小均与支撑台的大小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机壳打孔攻丝一体式自动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光幕通过第三支撑立杆安装在支撑台上,所述PLC一体机位于支撑台上钻孔工位与其中一个装夹工位之间,所述检测光幕位于防护罩两侧,所述第三支撑立杆底部与支撑框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机壳打孔攻丝一体式自动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立杆和第二支撑立杆均为圆杆,所述第三支撑立杆为方杆,所述钻孔动力头通过第一双头滑套滑动连接在第一支撑立杆上,所述攻丝动力头通过第二双头滑套滑动连接在第二支撑立杆上,所述第一支撑立杆通过第一连接座固定在支撑台上,所述第二支撑立杆通过第二连接座固定在支撑台上,所述第三支撑立杆的高度低于第一支撑立杆和第二支撑立杆的高度。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打孔攻丝一体式自动化设备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述步骤:
1)先在PLC一体机上设置好伺服电机、钻孔动力头、攻丝动力头和气控定位器的动作参数;
2)在装夹工位处将待加工工件分别装夹在工件夹具上;
3)按下启停按钮,旋转台旋转一个工位,气控定位器固定旋转台;
4)随后钻孔动力头和攻丝动力头下压运转,待完成打孔攻丝工作后停止;
5)重复操作完成自动化的打孔攻丝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摩恩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摩恩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392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