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涡式汽车内燃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00840.X | 申请日: | 2017-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9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罗碧婉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碧婉 |
主分类号: | F02B31/02 | 分类号: | F02B31/02;F01N11/00;F01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靳浩 |
地址: | 5360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涡 汽车 内燃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涡式汽车内燃装置,包括:气缸壁,由气缸壁形成的第一受热面,第二受热面和第三受热面,第一受热面和第二受热面形成第一内燃空间,第二受热面与第三受热面形成第二内燃空间,第二受热面限定有多个入口;第三受热面限定有多个扰流构,且提供尾气进一步燃烧的空气进入第二内燃空间与第一内燃空间的尾气排到第二内燃空间彼此相对形成旋涡流;尾气检测装置,其设置在第二内燃空间内,尾气检测装置对燃料燃烧后尾气进行检测。本发明通过对第一内燃空间内未完全燃烧的燃料产生的尾气进行检测,进而在第二内燃空间与空气流形成旋涡进行完全燃烧,提高了燃料燃烧效率,大大降低了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输出,绿色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大降低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的旋涡式汽车内燃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经济的飞速发展,机动车的生产和使用量急剧增长,机动车排气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许多大城市的空气污染已由燃煤型污染转向燃煤和机动车混合型污染,机动车排气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已相当严重。虽然该污染已引起了社会关注,国家也开始抓紧防治和控制,但到目前为止国家尚未采取有效措施,彻底解决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相关防治政策、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各项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治理力度还远远不够。而创造一个空气良好的环境也是建设现代化文明城市的标志,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解决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或缺陷,并提供至少一个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能使得燃料未充分燃烧后产生的尾气与空气流在另一空间形成旋涡流,使得尾气进一步进行涡流式充分燃烧的旋涡式汽车内燃装置,大大降低了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精确控制涡流式燃烧的旋涡式汽车内燃装置,由于通过尾气检测装置对尾气进行随时监测,对燃料燃烧的尾气精确检测,进而精确控制涡流式燃烧,避免了能量能源的浪费。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涡式汽车内燃装置,包括:
气缸壁;
由所述气缸壁形成气缸的第一受热面,第二受热面和第三受热面,所述第一受热面和第二受热面形成第一内燃空间,所述第二受热面与第三受热面形成第二内燃空间;
其中,所述第二受热面限定有多个入口;且提供燃料燃烧后的尾气进入所述第二内燃空间;所述第三受热面限定有多个扰流构件,所述扰流构件具有外径和小于外径的内径,且提供尾气进一步燃烧的空气从所述扰流构件进入所述第二内燃空间的方向与燃料在所述第一内燃空间燃烧后的尾气排到所述第二内燃空间的方向彼此相对以在靠近所述第三受热面处形成旋涡流;
尾气检测装置,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内燃空间内,且靠近所述第二受热面,所述尾气检测装置对燃料燃烧后尾气进行检测,当尾气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一氧化碳浓度和/或氮氧化物的浓度小于设定浓度阈值时,提供尾气进一步燃烧的空气被配置为停止从多个扰流构件进入所述第二内燃空间内;当尾气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一氧化碳浓度和/或氮氧化物的浓度大于设定浓度阈值时,提供尾气进一步燃烧的空气被配置为从多个扰流构件进入所述第二内燃空间内与尾气在靠近所述第三受热面处形成旋涡流,进行旋涡式充分燃烧。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第一进气门和第二进气门,所述第一进气门被配置在所述第一内燃空间侧壁上,且提供燃料进行燃烧的空气流进入所述第一内燃空间,所述第二进气门设置在所述第三受热面上,且提供尾气进一步充分燃烧的空气流从所述第二进气门通过所述扰流构件进入所述第二内燃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碧婉,未经罗碧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08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可调的烘干架
- 下一篇:多数据源数据的配置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