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识别A549内Ag+的萘酰亚胺类化合物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299597.4 | 申请日: | 2017-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78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 发明(设计)人: | 黄凌凌;郑宇;许建华;刘洋;林晨;施孙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医科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C07D401/14;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王义星 |
| 地址: | 35000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萘酰亚胺类化合物 荧光探针 制备 检测 蓝光激发 绿色荧光 线性关系 悬浮细胞 灵敏度 响应 显微镜 细胞 观察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识别A549内Ag+的萘酰亚胺类化合物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式(Ⅰ)结构的萘酰亚胺类化合物应用于A549细胞内Ag+检测,对Ag+灵敏度高,响应值高;其作为荧光探针使用时,对Ag+具有明显的响应;对于不同浓度的Ag+进行检测时,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对于在A549细胞内对Ag+有很好的选择性,染有萘酰亚胺类化合物的A549悬浮细胞经蓝光激发后,在显微镜中观察,细胞发出绿色荧光,检测方法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识别A549细胞内Ag+的萘酰亚胺类化合物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离子的荧光探针领域。
背景技术
银是人体组织内的微量元素之一。微量的银不但能帮助人体抵抗有害的侵袭病菌,它还能帮助修复和重建对生命至关重要的人体组织,但是Ag+过量会阻断生物体的代谢系统,对人体具有非常大的危害。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WHO) 明确规定银对人体的安全值为 0.05 mg /L 以下,饮用水中银离子的限量为 0.05 mg /L.如果饮用水里的银含量超过0.05 mg /L 就会产生明显的毒负作用.目前银的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行各业,因此,发展银离子的快速检测不论是对水质控制还是对环境保护以及人类生活都有积极的作用。
目前常用于检测Ag+分析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是利用Ag+和指示剂(也可称为化学分子探针)之间的特异性化学反应或超分子作用产生的信号变化来对Ag+进行分析检测,这些荧光探针分子对Ag+有高选择性以及较高的灵敏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识别A549细胞内Ag+的荧光探针萘酰亚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能识别A549细胞内Ag+的萘酰亚胺类化合物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荧光探针对A549细胞内Ag+的识别结果准确,灵敏度高。
本发明提供的能够识别A549细胞内Ag+的萘酰亚胺类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
(I)。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能识别A549细胞内Ag+的萘酰亚胺类化合物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更详细地说是以4-溴-1,8-萘酐、氨基取代氮杂环为原料,合成出中间体N取代4-溴-1,8-萘酰亚胺,然后中间体与氨基取代氮杂环合成萘酰亚胺类化合物化合物。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反应步骤如下:
(1)将4-溴-1,8-萘酐、2-氨基吡啶、无机碱、氯化铜放入甲苯中,N2保护加热回流后,反应结束后得到粗产物,经重结晶得到纯的化合物(Ⅱ),为黄色固体。
(2)将化合物(Ⅱ)与4-硝基苯甲醛、2-氨基吡嗪、无机碱和碘化亚铜溶于DMF中加热回流,反应后经柱层析得到化合物(I),为橙黄色晶体。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所述的4-溴-1,8-萘酐、2-氨基吡啶的摩尔比为1:1;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所述的化合物(Ⅱ)N-(2-吡啶基)4-溴-1,8-萘酰亚胺、2-氨基吡嗪的摩尔比为1:1;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所述的反应温度为90-140 ℃,更优选为110-1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医科大学,未经福建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95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