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换热管组的清灰器及清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87316.3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1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吴道洪;王岩;刘占华;王欣;陈文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G1/08 | 分类号: | F28G1/08;F28G15/00;F28G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和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46 | 代理人: | 冷文燕,武玉琴 |
地址: | 1022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管 清灰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管组的清灰器及清灰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各种高端电器、交通工具、航空航天材料的应用,推动了有色金属的大量开发。同时冶炼所产生的有色废渣如铜渣、铅锌渣等大部分为低熔点有色渣堆积有待处理。
铜渣是火法炼铜而产生的一种“人造矿石”废渣,铜渣的数量随着铜冶炼产量增加而增加。随着中国工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今中国铜产量和消耗量都位于世界第一;到目前,火法炼铜形成渣的数量已经达到15000万吨,伴随各个大型企业冶炼铜的进行,铜渣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铜渣是一种含有价金属化合物的复合矿冶金渣,具有数量大、粒度细、类型繁多、成分复杂等特点,含有大量的可回收利用的有价金属。例如,其中含铁一般在40%左右,远大于铁矿石的29.1%的平均工业品位。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和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如何回收和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使用转底炉处理铜渣处理时,转底炉废气将自身热量用于预热通入转底炉的煤气和空气,将热量充分利用。在煤气、空气换热器的换热管外壁粘接少量的氧化锌粉尘,由于长时间积累会在换热管周围形成一圈粉尘,影响换热的效果。导致后边烟道压力负荷较高,影响正常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意在提出一种换热管组的清灰器及清灰方法,利用清灰板和针板的配合,实现换热管组干净、彻底的清灰,有效保护了换热器的安全与正常运行。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换热管组的清灰器,所述换热管组包括多根并行排列的换热管,所述清灰器包括清灰板、针板和动力装置;
所述清灰板上设有多个清灰孔,所述换热管套入所述清灰孔,所述清灰板的清灰孔以外的部分均匀的设有筛孔;
所述针板固定在所述换热管的顶端,所述针板上设有与所述筛孔配合的细针,所述清灰板接近所述针板时,所述细针插入所述筛孔;
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所述清灰板,带动所述清灰板沿所述换热管的竖直部分移动。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灰板的厚度为15~20cm,所述细针的长度为18~23cm。
进一步的,所述清灰孔的内壁上沿其轴向设有多层凸起。
更进一步的,相邻的两层所述凸起交错排列。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凸起的顶点与所述换热管的距离为0.5~1cm。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凸起的圆形底部的半径为0.8~1.5cm。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筛孔的直径为0.15~0.18mm,所述细针的直径为0.12~0.15mm。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针板上设有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所述细针的安装面上。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灰板的宽度比所述换热管组的宽度宽1~3m。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上述换热管组的清灰器对换热管组进行清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所述动力装置带动所述清灰板向下移动,所述清灰孔刮除所述换热管上的灰尘,同时悬浮的颗粒被吸入所述筛孔;
B、所述清灰板移动至所述换热管的底端停止运动,间隔8~10s后向上运动;
C、所述清灰板与所述针板接近时,所述细针插入所述筛孔,去除所述筛孔内的灰尘,所述清灰板与针板接触后停止运动;
D、重复上述步骤。
本发明的换热管组的清灰器及清灰方法,利用清灰板清除换热管组上的灰尘,利用针板对清灰板进行清理,保证了换热管组清灰的干净和彻底;清理收集的粉尘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锌,解决了氧化锌粉尘回收不净的问题;清灰器的各个部件不与换热管组接触,有效保护了换热管的安全与正常运行;提高了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换热管组的清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清灰板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清灰板的清灰孔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清灰孔的内壁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方案及其各个方面的优点。然而,以下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是说明的目的,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73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换热器系统及其换热方法
- 下一篇:一种B超设备的低噪声电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