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角螺人工育苗中幼螺的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81162.7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03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罗杰;王中铎;李锋;曹伏君;刘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51 | 分类号: | A01K61/51;A01G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张换君 |
地址: | 524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角螺 人工 育苗 中幼螺 培育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角螺人工育苗中幼螺的培育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步骤是管角螺亲螺产出卵囊后3~5天,开始在室外水泥池培养供初孵幼螺摄食的底栖硅藻,底栖硅藻的附着基为白色的PVC塑料波纹瓦;幼螺从卵囊孵出前2~3天,清洗及消毒育苗池,把长满底栖硅藻的附着基均匀铺放到育苗池底部,卵囊装在塑料框放到育苗池孵化。幼螺孵出后9~10天用分筛框进行大小分筛并分池培育。本发明的培育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技术易于掌握,可以满足刚出膜的幼螺对开口饵料的需求,提供幼螺适宜的栖息环境,同时能够有效地降低幼螺的相互残杀,大幅度提高管角螺人工育苗中幼螺培育的成活率,促进其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海洋经济贝类人工育苗中,根据某种特定贝类幼螺的食性、活动规律等生理生态特点而进行的幼螺培育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管角螺人工育苗中幼螺的培育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贝类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海水贝类养殖产量在海水养殖产量中的比例逐年上升,2015年海水养殖总产量达1875.6万吨,其中养殖贝类的产量为1358.4 万吨,占海水养殖量的72.4%。贝类养殖作为我国水产养殖其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已经成为海水养殖产业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但近几年的发展也开始遭遇了瓶颈。海水养殖发展的无序开发,环境、资源的矛盾愈发激烈,导致环境恶化、赤潮发生、发病率增加等问题尤其突出;集约化程度不高、养殖技术落后、缺乏品牌意识和深加工技术等制约因素;部分养殖品种种质退化。另外,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的捕捞、滥捕,导致有些名贵贝类资源量极少,趋于濒危。以上的诸多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必然会严重制约海水贝类养殖业及我国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某种水产经济动物能否规模化人工增养殖,其中种苗是否达到人工育苗规模化是基本条件之一。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海水贝类新品种的选育和引种技术的研究,特别是对一些经济价值较高、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品种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研究是当前水产养殖业的当务之急,这对保护自然种质资源、提高农民对水产养殖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意义。
管角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为热带和亚热带种类,广东又名“响螺”,栖息于浅海水深 10米左右的砂质海底,其生活方式为底栖型,有潜沙习性,为肉食性贝类。管角螺贝壳大型,软体部肥大,肉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肌肉中的中性糖蛋白(NGH)具有显著的抑瘤作用。现阶段市场上出售的均是靠采捕自然海区的资源。但随着过度的捕捞,自然海域的管角螺产量逐渐下降并趋于枯竭,资源受到严重破坏,致使市场上的管角螺供不应求且价格昂贵。
目前,管角螺人工种苗繁育技术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种苗生产还无法满足规模化人工养殖生产的需求。管角螺属于高等腹足类,具有特殊的交接器,繁殖方式与其他贝类有很大差异,其生殖方式是成熟的雌雄个体交配受精,然后卵子产出体外,同时卵子在产出体外过程中输卵管还分泌一种胶状物质,形成卵囊把卵子包藏起来,卵子在卵囊内发育,个体不经浮游阶段而直接发育为稚螺,属于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生殖方式。管角螺为肉食性腹足类,食性凶猛,喜食双壳类,常以发达的足部裹住贝类,口吻伸入贝壳内摄食。从卵囊产出至幼螺出膜,大约30天时间。刚孵出的幼螺开口摄食时有餂食底栖硅藻的食性,并且喜欢在光线不是太强的环境下活动,同时具有集群现象及趋食性,刚投下的贝肉不久就会爬满幼螺,饵料不足时会出现残杀,特别是刚孵出、个体差别较大的幼螺残杀现象尤为严重,这直接影响管角螺人工育苗的成活率。但培育一段时间后,即使饵料不充足,也很少发现有自相残杀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管角螺幼螺刚从卵囊孵出时餂食底栖硅藻的食性、喜欢栖息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及具有相互残杀现象等生理生态特点而进行的管角螺人工育苗中幼螺培养方法,该方法技术易于掌握,操作简便,幼螺刚孵出时就可以餂食到底栖硅藻,减少育苗过程幼螺相互残杀现象及病害的发生,从而提高幼螺培育的成活率。
为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角螺人工育苗中幼螺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11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蛭高产人工养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促进口虾蛄卵巢发育的调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