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纳米抗菌PPR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77143.7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47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邱善樟;张杰;王建荣;李晓伟;吴忠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塑企业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2 | 分类号: | F16L9/12;C08L23/06;C08L23/14;C08K9/12;C08K3/08;C08K3/36;C08J3/22;B29C48/09;B29C48/18;B29C48/92 |
代理公司: | 上海邦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2 | 代理人: | 余昌昊 |
地址: | 201707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纳米 抗菌 ppr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强度纳米抗菌PPR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三层,其中内层为耐热、抗菌聚乙烯层,中间层为增强PPR层,外层为抗老化PPR层;
所述聚乙烯层的原料包括以下组分:聚乙烯树脂母粒100份、抗菌母粒1-10份;所述抗菌母粒包括聚乙烯树脂40-60份、光稳定剂0.5-2份、聚乙烯蜡2-10份、硅烷偶联剂3-5份、纳米抗菌剂20-40份;
所述增强PPR层的原料包括以下组分: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母粒100份、增强母粒1-10份;所述增强母粒包括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母粒40-60份、相容剂1-5份、分散剂5-10份、增强材料10-30份;
所述抗老化PPR层的原料包括以下组分: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母粒100份、色母粒1-5份、抗老化母粒1-10份;所述抗老化母粒包括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母粒40-60份、紫外线吸收剂1-5份、白炭黑5-10份、光稳定剂1-5份、增韧剂5-10份、抗氧剂1-5份、分散剂5-10份;
所述纳米抗菌剂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负载的银系抗菌剂,所述介孔二氧化硅的介孔为5-10nm,比表面积为750-1050m2·g-1;
所述银系抗菌剂为硝酸银;
所述相容剂为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增韧剂为乙烯-辛烯共聚物或乙烯-丙烯-丁二烯共聚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纳米抗菌PPR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材料为石英、硅酸盐、碳纤维、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3.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高强度纳米抗菌PPR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抗菌母粒制备:将硅烷偶联剂与纳米抗菌剂一起加入到捏合机中,搅拌10-30min,然后逐渐升温至80℃烘1-2h,得到经表面改性的纳米抗菌剂;将经表面改性的纳米抗菌剂与聚乙烯蜡、聚乙烯树脂、光稳定剂依次加入到捏合机中进行搅拌并持续40-50min,将混合后的物料经过双螺杆造粒挤出机熔融,加工温度为160-240℃,挤出造粒得到抗菌母粒;
(2)增强母粒制备:将增强材料与分散剂一起加入到捏合机中,搅拌5-10min,依次加入相容剂、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母粒到捏合机中进行搅拌并持续20-30min,将混合后的物料经过双螺杆造粒挤出机熔融,加工温度为160-220℃,挤出造粒得到增强母粒;
(3)抗老化母粒制备:将白炭黑与分散剂一起加入到捏合机中,搅拌10-15min,依次加入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母粒、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增韧剂、抗氧剂到捏合机中进行搅拌并持续20-30min,将混合后的物料经过双螺杆造粒挤出机熔融,加工温度为160-220℃,挤出造粒得到抗老化母粒;
(4)将步骤(1)得到的抗菌母粒与聚乙烯树脂母粒混合,得混合料a,将步骤(2)得到的增强母粒和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母粒混合,得混合料b,将步骤(3)得到的抗老化母粒与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母粒和色母粒混合,得混合料c;
(5)将步骤(4)得到的混合料添加到三复合挤出机中挤出定型,混合料a、b、c依次加入到内层、中层、外层,经熔融挤出,形成具有三层复合结构的PPR管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双螺杆造粒挤出机熔融的加工温度为160-24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双螺杆造粒挤出机熔融的加工温度为160-22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双螺杆造粒挤出机熔融的加工温度为160-2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塑企业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金塑企业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714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