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流感病毒的有限复制型黏膜免疫疫苗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76348.3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40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晶;刘文军;陈璨;张爽;孙蕾;张瑞丰;范文辉;杨利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14/11 | 分类号: | C07K14/11;C12N15/44;C12N7/00;C12N15/85;A61K39/145;A61P31/16;C12R1/93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何叶喧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流感病毒 有限 复制 黏膜 免疫 疫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流感病毒的有限复制型黏膜免疫疫苗。本发明首先保护一种突变蛋白,是将流感病毒的NS1蛋白进行如下两个氨基酸残基的突变得到的:第38位氨基酸残基由精氨酸突变为丙氨酸,第41位氨基酸残基由赖氨酸突变为丙氨酸。本发明还保护一种重组病毒,是将流感病毒基因组中编码NS1蛋白的两个氨基酸残基的密码子进行如下突变得到的重组病毒:自N末端第38位氨基酸残基的密码子由精氨酸密码子突变为丙氨酸密码子,自N末端第41位氨基酸残基的密码子由赖氨酸密码子突变为丙氨酸密码子。本发明还保护以上任一所述重组病毒在制备流感病毒疫苗中的应用。本发明对于流感病毒的防治具有重大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流感病毒的有限复制型黏膜免疫疫苗。
背景技术
流行性感冒病毒,是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virus)属的代表种,简称流感病毒,包括人流感病毒和动物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三型,是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体。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发生变异,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例如1918~1919年的大流行中,全世界至少有2000万~4000万人死于流感。乙型流感病毒对人类致病性较低。丙型流感病毒只引起人类不明显的或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很少造成流行。甲型流感病毒于1933年分离成功,乙型流感病毒于1940年获得,丙型流感病毒直到1949年才成功分离。
甲型流感病毒的RNA由8个节段组成,第1、2、3个节段编码的是RNA多聚集酶,第4个节段负责编码血凝素;第5个节段负责编码核蛋白,第6个节段编码的是神经氨酸酶;第7个节段编码基质蛋白,第8个节段编码的是一种未知功能的能起到拼接RNA功能的非结构蛋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流感病毒的有限复制型黏膜免疫疫苗。
本发明首先保护一种突变蛋白,命名为NS1R38A/K41A蛋白,是将流感病毒的NS1蛋白进行如下两个氨基酸残基的突变得到的:第38位氨基酸残基由精氨酸突变为丙氨酸,第41位氨基酸残基由赖氨酸突变为丙氨酸。
编码所述突变蛋白的基因(命名为NS1R38A/K41A基因)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NS1R38A/K41A基因具体可为将编码NS1蛋白的基因进行如下两组突变得到的:第112-114位核苷酸由“cga”突变为“GCA”,第121-123位核苷酸由“aag”突变为“GCA”。
编码NS1蛋白的基因具体如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
含有NS1R38A/K41A基因的质粒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所述质粒具体可为质粒pHH21-NS1R38A/K41A。质粒pHH21-NS1R38A/K41A为将NS1R38A/K41A基因插入载体pHH21的多克隆位点(例如BsmBI酶切位点)得到的重组质粒。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重组病毒,是将流感病毒基因组中编码NS1蛋白的两个氨基酸残基的密码子进行如下突变得到的重组病毒:自N末端第38位氨基酸残基的密码子由精氨酸密码子突变为丙氨酸密码子,自N末端第41位氨基酸残基的密码子由赖氨酸密码子突变为丙氨酸密码子。
所述重组病毒具体可为:是将流感病毒基因组中编码NS1蛋白的两个氨基酸残基的密码子进行如下突变得到的重组病毒:自N末端第38位氨基酸残基的密码子由精氨酸密码子“cga”突变为丙氨酸密码子“GCA”,自N末端第41位氨基酸残基的密码子由赖氨酸密码子“aag”突变为丙氨酸密码子“GCA”。
所述重组病毒具体可为:是将流感病毒基因组中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的编码NS1蛋白的基因进行如下两组突变得到的:第112-114位核苷酸由“cga”突变为“GCA”,第121-123位核苷酸由“aag”突变为“GCA”。
以上任一所述NS1蛋白为如下(a)或(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63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