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四氯化锡及三苯基氯化锡的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71416.7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2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治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天时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G19/08 | 分类号: | C01G19/08;C07F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俞炯 |
地址: | 2666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化 苯基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氯化锡以及三苯基氯化锡的制备工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四氯化锡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A、干燥氯气,B、熔融锡块,C、除去水分,D、再次熔融,E、氯气与锡反应,F、冷凝,G、蒸馏,三苯基氯化锡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苯基钠的制备,(2)四苯基锡的制备,(3)过滤,(4)二甲苯的回收,(5)干燥,(6)歧化,(7)压滤,(8)洗料,(9)干燥,(10)成品,(11)石油醚的回收,通过从原料锡和液氯反应制备四氯化锡,能够把控产品的质量,达到了提高产品的品质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氯化锡及三苯基氯化锡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四氯化锡是锡化工产品生产中最重要的中间体,是生产三苯基氯化锡的原料,无水四氯化锡是无色易流动的液体,气体分子为正四面体构型,熔点-33℃,沸点114.1℃。密度为2.226g/cm³,可与四氯化碳、乙醇、苯混溶,易溶于水,溶于汽油、二硫化碳、松节油等多数有机溶,遇潮湿空气,起水解而生成锡酸和氯化氢,发生白烟,有腐蚀性。
三苯基氯化锡,白色或浅黄色粉末结晶,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溶解后无色,常温下稳定;具有中等毒性,能在自然环境下降解和在生物体内代谢;由于在金属上的涂层不发生双电位腐蚀,三苯基氯化锡被广泛应用于船舶长效防污涂料,高效杀菌剂、防霉剂、木材及皮革的防腐剂。
现有的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1056869B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制备无水四氯化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熔融锡粒;将熔融后的流体通过喷嘴由上向下垂直喷射至高速旋转的滚轮表面;流体经滚轮旋转甩向一侧的雾化室,形成锡滴;由下向上向雾化室内通入氯气与锡滴反应;再将混合物喷射至雾化室一侧的收集室;从收集室上侧收集氯气;从收集室下侧收集液态四氯化锡;收集的氯气再次输送至雾化室循环利用;将收集的液态四氯化锡汽化、冷凝,得到无水四氯化锡。
现有的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1046528C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合成三苯基氯化锡的工艺,其所用原料为钠、氯苯和四氯化锡,价格低廉,而且反应易于引发,在大规模生产过程中反应易于控制,所用的溶剂甲苯价格低廉,不易挥发,低毒对环境污染小。
现有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100362000C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三苯基氯化锡的原料组分、生产工艺及其用途,其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1、在无水、无氧、有氮气保护条件下,按质量份,1-8份二甲苯、0.8-1.5份金属钠、0.02-0.1份氯苯一次引发;2、加入同样数量氯苯二次引发,滴加氯苯总量10-15%引发,将剩余氯苯混合1-3份四氯化锡同时混合加入;3、20-80℃反应1-2小时,0.03-0.1份三氯化铝加入,升温至80-120℃反应0.5-2小时;4、过滤;5、搅拌、浓缩、冷却至10-40℃,静置1-3小时,放料过滤得成品。
但现有技术中,由于四氯化锡易水解,遇水生成氧化锡,导致产物中包含氧化锡杂质,影响产品品质,因此如何能够需要在制备过程中严格控制水分含量以减少杂质含量,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四氯化锡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四氯化锡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常压下使液氯汽化为氯气,然后使氯气通过浓硫酸除去水分成为干燥的氯气备用;
B、将1份金属锡全部熔融,然后泼入冷水,将其激成锡花;
C、对锡花进行加热干燥以充分去除锡花中的水分;
D、继续加热至232-235℃,使其再次熔融,待其熔融后停止加热;E、将干燥的2份氯气通入盛有锡花的密闭容器中,通过其自身反应产生的热量让二者进行反应生成气态的四氯化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天时化工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天时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14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然气等易燃易爆气体的高安全性输送方法
- 下一篇:一种节能环保的余热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