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具保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67330.7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34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林;汪卫平;訾振发;陈春元;陈涛;郑静风;黄先佑;张青松;谢五一;唐子一;平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伊士达耐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3/82 | 分类号: | B29C53/82;B29C53/60 |
代理公司: | 34109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汤茂盛<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42500 安徽省宣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温板 产品合格率 成型模具 两端端面 密封配合 模板表面 模具保温 模具加热 热量损失 板面 合并 | ||
1.一种模具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呈管状的模板(10),模板(10)的两端端面处设有保温板(20),保温板(20)的板面与模板(10)的端面贴合并构成密封配合;
模板(10)包括围合成开口管状的第一、二固定板(11、12),第一、二固定板(11、12)的开口处设有弧形条板状的补偿板(13),补偿板(13)和第一、二固定板(11、12)组合形成完整的圆管状模板,补偿板(13)偏离第一、二固定板(11、12)的开口布置时,第二固定板(12)向内收缩并与第一固定板(11)围合成管径减小的开口管状模板,设于保温板(20)外板面外侧的驱动单元(30)提供动力驱使补偿板(13)顺延第一、二固定板(11、12)的开口布置或向模板(10)内侧收缩;
保温板(20)包括第一、二保温板(21、22)和补偿保温板(23),补偿保温板(23)采用柔性保温材料制成且其板面包覆第一、二保温板(21、22)未覆盖的模板(10)端面,第一、二保温板(21、22)的板面分别与第一、二固定板(11、12)的端面相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二保温板(21、22)采用硬质保温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补偿保温板(23)的板面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二保温板(21、22)未覆盖的模板(10)端面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二保温板(21、22)整体呈弓形,第一、二保温板(21、22)的弧形边与模板(10)的端面外边沿相符并与模板(10)的端面相连,第一、二保温板(21、22)直边与补偿保温板(23)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二保温板(21、22)与补偿保温板(23)层叠布置,补偿保温板(23)位于第一保温板(21)和/或第二保温板(22)的内侧或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补偿保温板(23)整体呈扇形,其弧形边贴靠在模板(10)的端面上、两直边分别与第一、二保温板(21、22)的直边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模具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模板(10)内设有用于维持其周面形状的筋板(40),伸缩装置(50)的一端与补偿板(13)的内板面相连、另一端与筋板(40)相连,驱动单元(30)提供动力驱使伸缩装置(50)伸长或缩短实现补偿板(13)的开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伊士达耐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伊士达耐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733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