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胡萝卜玉米须饮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60102.7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5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方舒婷;曾荣;李海贤;李韵仪;黄海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L2/02 | 分类号: | A23L2/02;A23L2/52;A23L33/105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谢泳祥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须 胡萝卜 羟甲基纤维素钠 饮料 柠檬酸 胡萝卜原汁 原料重量份 保健功效 饮料风味 木糖醇 分层 复配 配比 原汁 制备 沉淀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胡萝卜玉米须饮料,其按原料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玉米须原汁70~90份、胡萝卜原汁0.8~1.5份、柠檬酸0.02~0.06份、木糖醇14~16份、羟甲基纤维素钠0.01~0.02份。本发明通过调整原料组分及配比,采用胡萝卜与玉米须复配,并调整工艺参数,使得该饮料风味独特,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保健功效,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沉淀不分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须别名玉麦须、玉蜀黍蕊、棒子毛等,是我国传统中草药,味甘、性平和无毒副作用。研究表明,玉米须具有降血糖、清热血、利胆作用、利尿等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糖尿病、肝炎、肾炎、高血压、哮喘等疾病。玉米须不仅用于人类疾病治疗,也用于家畜疾病治疗。玉米须含有膳食纤维、糖类、皂苷、黄酮、生物碱、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其中玉米须多糖与皂苷具有显著的降糖功效。我国南北广泛种植玉米,玉米产量居世界第二,相应的副产品玉米须产量也非常之高,而市场上的玉米去皮之后玉米须被当作废物丢弃,造成极大浪费。只有农民对玉米须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提升玉米须的价值地位,因此大力宣传玉米须的功效或药理作用是很有必要的。合理利用玉米须,可降低环境污染,同时也可以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玉米须具有降糖功效,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消化,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作用突出。胡萝卜为伞形花科植物,属二年草本作物,它原产于亚洲西南部,祖先是阿富汗的紫色胡萝卜,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在元朝时传入我国,至今已成为我国的家常菜,有“小人参”之美誉。胡萝卜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其适应性强,栽培技术易掌握,因此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胡萝卜既可生吃,也可熟吃,还可用于制作果酱、果蔬饮料、干制品、保健酒等。胡萝卜富含糖类、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其中β-胡萝卜素不仅可作为良好的着色剂,在机体中可以转换为维生素A,维生素A具有维持视力正常、促进骨骼生长发育、维护上皮组织细胞的健康和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促进生长与生殖、抑制肿瘤生长等作用。食用胡萝卜有延年益寿、防止血管硬化,降低血压及减少心脏病、增强免疫功能、益肝明目、通便、抗过敏、美丽容颜、预防感冒等功效。
玉米须本身具有独特的味道,而这种味道不像果蔬或茶类易得到人们的喜爱。实际上,玉米须常常因为自身具有的一种“腥”味而难以作为日常饮品被人们所接受。如何通过与其其他原料组分的复配使得玉米须具有良好的适口性同时保留其自身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成为玉米须饮料的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胡萝卜玉米须饮料,其具有良好的适口性,且稳定性良好,不沉淀不分层。同时提供该胡萝卜玉米须饮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胡萝卜玉米须饮料,其按原料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玉米须原汁与胡萝卜原汁的混合比例为80:1。
一种如上所述的胡萝卜玉米须饮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取新鲜洗净的胡萝卜切片后冷水浸泡20~30min,榨汁机打浆,纱布过滤得胡萝卜原汁;取新鲜玉米须洗净烘干粉碎后与水按料液比为1:80浸提,过滤得玉米须原汁;
2)按原料重量份计将玉米须原汁与胡萝卜原汁混合,并加入柠檬酸、木糖醇和羟甲基纤维素钠,用胶体磨进行均质,常温灭菌,得成品。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所述浸提过程中控制浸提温度为85~100℃,浸提时间为80~100min。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所述常温灭菌的灭菌温度为75~85℃,灭菌时间为15~20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未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01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