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筒式地下立体车库的停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48211.7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54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原恩桃;李德鑫;邵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机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H6/18 | 分类号: | E04H6/18;E04H6/42;G08G1/017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孟旭彤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筒 地下 立体车库 停车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井筒式地下立体车库的停车系统,包括:设于顶面的进出口,在进出口处设有车牌识别装置;井筒式地下立体车库,包括升降平台以及围绕在升降平台四周的多层环形停车区;升降平台配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带动升降平台在多层环形停车区中间上下移动;升降平台包括:载车台,载车台上配置有旋转架、横移驱动结构和横移叉梳,横移叉梳安装在旋转架上,横移叉梳上配置有横移从动结构,横移驱动结构与横移从动结构相连,载车台底部设有旋转机构,与旋转架相连。本发明设计合理,有效保证了载车台在井筒式地下立体车库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可以根据地下立体车库的实际停车情况来将载车台输送至相应位置,实现智能调控停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慧城市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井筒式地下立体车库的停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今社会发展的迅速,国内外的机动车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以前相比来说明显提高了很多,而汽车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得到大众的认可,汽车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停车库的快速发展,而立体车库市场也在不断的发展,采用灵活的机械结构传动以及电脑控制中心来实现立体车库自动化。目前市场上的立体车库的种类有很多,设计的各有不同,采用的技术也是不同的,立体停车库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升降横移式、垂直升降式、巷道堆垛式、垂直循环式、简易升降式、平面移动式等。在现有的车库技术中,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在价格上的问题,虽然现有技术能支撑以上车库的安全运行,但是建造成本太高,不能得到大力推广;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技术与性能的平衡,要求达到的使用性能但是现有的技术是不能满足的。总的来说,立体车库的技术发展很快,目前技术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地步。
在目前市场上现有的车库中,升降横移式的不足点:由于这种车库的型式比较多,规模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大可小,对土地的利用率也有所提高,因此使用十分普遍。这种车库的缺点就是每组设备必须留有至少一个空车位,才能完成整个存取车的流程。对空间利用率上有所下降。垂直升降式的不足点:这种车库类型的机械设备结构相对复杂,而且没有完善的闭锁和监测系统,相对而言它发生故障率较高。巷道堆垛式的不足点:这种停车库类型机械设备结构复杂,没有完善的闭锁和监测系统,相对比较故障率高。平面移动式的不足点:因为这种车库一般只有一个出入口,所以存取车时间较长,最远车位一般一次取车需2分钟,高峰取车时间依次取车时间过长,依次取车第20辆约需30分钟以上,实用性差,因此有的用户开始改造。由于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导致立体车库目前没有被大力的推广并应用与城市停车当中。
因此,将传统平面停车场模式改为立体停车场模式是缓解城市停车紧张的一个很重要、很有效的方式。所以说开发地下空间来修建立体停车库将是今后的一种必然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的井筒式地下立体车库就是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来修建立体车库。将电梯式立体车库建在地下井筒内运行,这样就大幅度降低了造价,而且对周围环境影响也相当小,在土地的利用上也实现了最大化,减少了受规划限制因素,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井筒式地下立体车库的停车系统,包括:
设于顶面的进出口,在所述进出口处设有车牌识别装置;
井筒式地下立体车库,包括升降平台以及围绕在所述升降平台四周的多层环形停车区,所述升降平台与所述进出口相连;
所述升降平台配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升降平台在所述多层环形停车区中间上下移动;
所述升降平台包括:
载车台,所述载车台上配置有旋转架、横移驱动结构和横移叉梳,所述横移叉梳安装在所述旋转架上,所述横移叉梳上配置有横移从动结构,所述横移驱动结构与所述横移从动结构相连,
所述载车台底部设有旋转机构,与所述旋转架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电机、两个联轴器、减速箱和法兰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机学院,未经上海电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82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