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乳酸菌发酵降解的龙眼多糖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39035.0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88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黄菲;张名位;张瑞芬;魏振承;董丽红;唐小俊;刘光;张雁;邓媛元;刘磊;马永轩;贾栩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P19/04 | 分类号: | C12P19/04;C08B37/00;C12R1/225;C12R1/25 |
代理公司: | 广州润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6 | 代理人: | 郑永泉 |
地址: | 51061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乳酸菌 发酵 降解 龙眼 多糖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通过乳酸菌发酵降解的龙眼多糖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取龙眼果肉,加入蒸馏水后打浆并灭菌,得灭菌果浆;S2:取所述步骤S1所述的灭菌果浆接种乳酸菌,发酵后灭菌,得龙眼果肉发酵液;S3:将所述步骤S2所述的龙眼果肉发酵液加热提取,收集提取液,浓缩干燥得提取物;S4:萃取所述步骤S3中所述的提取物,得到萃取液;S5:将所述步骤S4中所得萃取液进行脱蛋白,透析,干燥得龙眼多糖。本发明通过乳酸菌发酵降解制备的龙眼多糖具有得率高、粘度小、溶解性好的特性,且制得的龙眼多糖比常规提取的龙眼多糖具有更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可用于龙眼功能食品的开发,对龙眼的精深加工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食品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乳酸菌发酵降解的龙眼多糖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俗称桂圆,主要在中国、泰国和越南等国家商业化种植。我国龙眼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等省,其种质资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龙眼不仅是色、香、味俱佳的水果,也是名贵的补品。作为药食同源水果,龙眼在民间和传统中医中多用于治疗或改善血气不足、失眠健忘、贫血、脾虚泄泻等症状。
多糖是一种天然大分子物质,由10个以上的醛糖或(和)酮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在一起,同蛋白质、脂类、核酸一起构成生命活动的基本营养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物质。多糖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动物细胞膜和微生物细胞壁中,是作为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构成了生命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多糖与生物体维持自身机能的机制密切相关,因而具有丰富的生物学活性。近年来对糖复合物与多糖的研究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发展。从包括生物膜的化学性能、免疫物质的研究以及对新药物资源的寻找等相关研究中,人们发现糖类在生物体中不仅是作为能量资源或结构材料,更重要的是它们常是细胞表面信号识别、抗原抗体反应、细胞间信息的传递和感受的关键因子,因此,这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糖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研究发现龙眼果肉中水溶性多糖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衰老、抗氧化、免疫调节以及抗肿瘤等多种功效,基于龙眼多糖的多种保健功效,龙眼多糖的提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现有技术中,龙眼多糖的提取一般采用传统的水提醇沉法,根据该法制备的龙眼多糖具有得率低、粘度大、杂质多以及溶解性差等缺点,一方面增加了原料成本,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纯度低,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相关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有必要对此进行改进。由于龙眼果肉中含有丰富的果胶和半纤维素等水不溶性成分,这些物质可以通过微生物分泌的半乳糖苷酶、木聚糖酶、阿拉伯糖苷酶等降解,形成分子量小的水溶性的多糖。因此本发明建立了一种通过乳酸菌发酵降解的龙眼多糖制备方法,获得的龙眼多糖具有得率高、粘度小、溶解性好,且具有很好的免疫调节作用,为龙眼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了新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子量小、粘度低、溶解性好的龙眼多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乳酸菌发酵降解的龙眼多糖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龙眼干果肉,加入蒸馏水后打浆并灭菌,得灭菌果浆;或取新鲜龙眼果肉,打浆并灭菌,得灭菌果浆;
S2:取所述步骤S1所述的灭菌果浆接种乳酸菌,于发酵12-24h后灭菌,得龙眼果肉发酵液;
S3:将所述步骤S2所述的龙眼果肉发酵液加热提取,收集提取液,浓缩干燥得提取物;
S4:萃取所述步骤S3中所述的提取物,得到萃取液;
S5:将所述步骤S4中所得萃取液进行脱蛋白,透析,干燥得龙眼多糖。
所述步骤S1中,先将龙眼果肉打碎成果肉浆,便于菌类与果肉的充分混合。所述灭菌是为了防止杂菌的生长影响用于发酵的菌类的生长。且杂菌的生长可能会导致果浆变质,因此需要灭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90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家用儿童游乐设备
- 下一篇:一种牵引车尾部转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