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站前折返岛式车站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36921.8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64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徐瑰麟;张华龙;刘志涛;李洪强;王念念;刘欧阳;毛帅;田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1/00 | 分类号: | B61B1/00;B61B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轨道 交通站 折返 车站 布置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站前折返岛式车站布置结构,岛式站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正线和第二正线,第一曲线连接所述第一正线和交叉渡线,第二曲线连接所述第二正线和交叉渡线,第一区间正线和第二区间正线通过所述交叉渡线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城市轨道交通站前折返岛式车站布置结构,有效缩短了车站总长度、减小工程规模;缩短列车折返作业走行距离,提高列车折返作业效率;适用性广、灵活度高,可满足高架车站、地下车站的车站布置结构,适用于多种站台宽度的岛式车站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站前折返岛式车站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作为一个人口密度较大而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城市面临的严峻问题。因此,为保证城市健康稳定地发展,推广公共交通已成为大势所趋,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大运量、舒适、快捷的特点得到了人民的一致好评,多个城市正处于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之中。
在轨道交通设计中,根据行车组织交路在起终点站及中间折返站应设置列车折返线,满足列车折返作业要求,车站在设置折返线后必然导致车站规模变大,工程投资相应增加。
现有技术中轨道交通站前折返站在站前正线间用交叉渡线连接,如图1所示,交叉渡线6所在第一区间正线7和第二区间正线8之间的间距同站台两侧第一正线1和第二正线2之间的间距相同,交叉渡线6长度受第一正线1和第二正线2之间间距的影响大,导致车站较长、工程规模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站前折返岛式车站布置结构。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站前折返岛式车站布置结构,岛式站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正线和第二正线,第一曲线连接所述第一正线和交叉渡线,第二曲线连接所述第二正线和交叉渡线,第一区间正线和第二区间正线通过所述交叉渡线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区间正线和所述第二区间正线之间的距离L1≥4.6m。
其中,所述第一正线和所述第二正线之间的距离L2≥12m。
其中,所述第一曲线的半径R1≥200m;所述第二曲线的半径R2≥200m。
其中,所述第一正线与所述第一曲线连接的一端设置为第一超高渐变直线段;所述第二正线与所述第二曲线连接的一端设置为第二超高渐变直线段。
其中,所述交叉渡线处的道岔包括第一道岔、第二道岔、第三道岔以及第四道岔;其中,所述第一道岔、所述第二道岔、所述第三道岔以及所述第四道岔均为单开道岔。
其中,所述岛式站台的宽度大于等于9m。
其中,还包括:第一安全线和第二安全线;其中,所述第一正线在所述岛式站台的站后通过所述第一安全线与线路终点连接;所述第二正线在所述岛式站台的站后通过所述第二安全线与线路终点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区间正线上的列车依次经过所述第四道岔和所述第一道岔,再由所述第一曲线开往所述第一正线,以使得所述列车到达所述岛式站台;所述列车由所述第一正线开往所述第一曲线,再依次经过所述第一道岔和所述第二道岔到达所述第二区间正线以完成折返作业。
其中,所述第一区间正线上的列车依次经过所述第四道岔和所述第三道岔,再由所述第二曲线开往所述第二正线,以使得所述列车到达所述岛式站台;所述列车由所述第二正线开往所述第二曲线,再依次经过所述第三道岔和所述第二道岔到达所述第二区间正线以完成折返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69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瓷产品的入库搬运车
- 下一篇:一种塑料制品回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