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清油火锅底料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34056.3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3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含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长寿区可又可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7/00 | 分类号: | A23L27/00;A23L27/10;A23L5/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蒙捷;黄书凯 |
地址: | 4012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油 火锅 料及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油火锅底料及其制备工艺;原料如下:大豆油、红油、豆瓣、豆母子、糍粑辣椒、大蒜、姜、大葱、洋葱、食用盐、白糖、味精、I+G、鸡精、乙基麦芽酚、香料、干红花椒颗粒、干辣椒面、食用油、风味蛋白膏、火锅伴侣、椒麻鸡油、白酒。制作步骤:一、放入大豆油;二、糍粑海椒放入步骤一中;三、向步骤二内放入豆瓣;老姜、大蒜和豆母子等;四、食用盐和白糖放入步骤三中;五、红花椒放入步骤四中;六、食用油加热淋入步骤五中,关火;七、火锅伴侣加入步骤六中;八、乙基麦芽酚加入步骤七中;九、香葱油、椒麻鸡油和风味蛋白膏放入步骤八中;十、味精和I+G放入步骤九中。本方案不仅能够保证火锅底料的色泽还能够保证火锅底料的硬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或食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油火锅底料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火锅受到人们的欢迎,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火锅具有菜品多样、调味独特等特点,因而深受人们喜爱。然而,其使用起来却较为不便,为了吃一次火锅,需要兴师动众地刨刀火锅管去体验,这不但浪费时间和金钱,而且还担心卫生和口味无法满足自己的要求。为此,包装成袋的火锅底料应运而生。这样人们在想要吃火锅时,只需购买火锅底料、涮料以及菜品即可自己动手涮锅。
清油火锅是四川火锅的一种,清油火锅由纯植物油(是菜籽油)熬制而成,鲜香麻辣、味道清爽,营养丰富,健康不上火,老少皆宜。清油火锅底料的制作,要充分运用调味品受热时的脂溶性和水溶性,才能达到“五味和谐”。这就要求操作时正确掌握火候,投料先后次序和熬制时间。五味调合,比例恰当。火锅调味品是各种调味品的有机组合,五味调和其中蕴有涵一个此消彼长的微妙关系,某种调味品过量,会掩盖其他调味品的风味,造成“喧宾夺主”。因此在进行火锅调味时各种调味品投放的比例和种类要恰当。
火锅底料中的香味物质主要来源为其中的香料,然而现有的火锅底料中香料物质配方配置不合理,使得到的火锅底料香料成分不突出,涮出来的食物滋味不丰富,或者使用的香料物质味道过于突出,使涮出来的食材已经吃不出食物原有的风味。火锅底料依靠加入食用香精来增加火锅底料的香味,虽然加入的分量没有超标,但失去了本应在火锅底料里的天然味道;而且火锅底料在最后包装的时候,容易出现硬度不够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油火锅底料及其制备工艺,不仅能够保证火锅底料的色泽还能够保证火锅底料的硬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一如下:
一种火锅底料,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大豆油208-258份、红油8-16份、豆瓣40-60份、豆母子8-11份、糍粑辣椒61-74份、大蒜8-12份、姜26-42份、大葱10-14份、洋葱8-12份、食用盐38-52份、白糖20-32份、味精46-58份、I+G1-3份、鸡精4-8份、乙基麦芽酚0.8-1.2份、香料15.3-21.9份、干红花椒颗粒16-24份、干辣椒面20-30份、食用油260-340份、风味蛋白膏4-8份、火锅伴侣8-12份、椒麻鸡油8-12份、白酒1-3份。
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二如下:
采用炒制装置制作火锅底料,所述炒制装置包括锅体和加热结构,制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启动加热结构对锅体进行加热,将大豆油放入料锅中融化;
步骤二、将糍粑海椒放入步骤一中的大豆油中;
步骤三、向步骤二内放入豆瓣,搅拌后熬制;然后依次放入姜、大蒜、豆母子、洋葱、葱和白酒,搅拌后熬制;
步骤四、将食用盐和白糖放入步骤三中,边放入边搅拌,待料锅内的温度降低9~12℃时,放入香料;
步骤五、将干红花椒颗粒和干辣椒面放入步骤四中并搅拌;
步骤六、将食用油单独加热至160~180℃,然后将食用油淋入步骤五中,且边淋边搅拌,淋油完毕后关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长寿区可又可食品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长寿区可又可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40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行驶车辆中的人脸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终端设备及其摄像头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