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全铁冷凝器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26199.X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70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海;周焕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昌县长城空调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4 | 分类号: | F25B39/04;F28D7/08;F28F21/08;F28F9/26;F28F1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冷凝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全铁冷凝器及其制造方法,该冷凝器包括壳体,壳体中设有管板,两块管板对称倾斜设置,两块管板之间设有固定板,两块管板之间设有第一铜管,第一铜管的长度从上往下逐渐减小,相邻两根第一铜管之间连接有第二铜管。该制造方法包括:a、管板开孔处理;b、管板防腐蚀处理;c、管板拼装;d、管板的孔中穿入第一铜管;e、第二铜管弯管操作;h、压力试验。本发明能适应壳体体积逐渐减小的状态,使冷凝器面积得到更有效的利用,结构紧凑,提高换热效率;在制造方法中,能同时对多根第二铜管进行弯管操作,提高第二铜管弧度的统一性,方便将第一铜管与第二铜管连接,增加第一铜管与第二铜管连接的密封性,提高制造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冷凝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性能全铁冷凝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冷凝器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冷凝器工作过程是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冷凝器温度都是较高的。
在空调系统中,全铁冷凝器最具有潜力。全铁冷凝器是在管带式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型结构形式,是由两片冲成复杂形状的铝板设在一起组成的制冷剂通道。全铁冷凝器同样需要双面复合铝材,并且焊接要求更高,两片铝板之间只要存在未焊住的微小缝隙,就会发生制冷剂泄漏。
在全铁冷凝器中,两片铝板形成的空间中设置回路的铜管,初进入全铁冷凝器的铜管截面较窄,以后逐渐加宽,适应气体比容比液体大,所占用的流道容积大的需要,使冷凝器面积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在全铁冷凝器安装过程中,为了适应空调系统的位置,需要将壳体的体积设置为逐渐减小,这样就不利于安装铝板和铜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性能全铁冷凝器及其制造方法,将第一铜管的长度从上往下逐渐减小纵向分布在两块管板之间,适应壳体体积逐渐减小的状态,同时无需对铜管进行截面较窄,以后逐渐加宽的制造,通过初进入壳体时流体流程较长,之后流体流程逐渐减小,使冷凝器面积得到更有效的利用,结构紧凑,提高换热效率;在制造方法中,对管板防腐蚀处理,使得管板具有优异的粘着性能及抗温、抗化学腐蚀性能,防止换热效率下降,而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同时通过工作台的夹具旋转相同角度,控制两块管板对称倾斜设置,便于在管板上穿入第一铜管,而且能同时对多根第二铜管进行弯管操作,可针对相邻两根第一铜管之间的距离,设计相应弧度的第二铜管,根据设计弧度的第二铜管,控制第二铜管的弯曲点,再对多根第二铜管同时进行相同弧度的弯管操作,提高第二铜管弧度的统一性,然后能快速地在弯管后的第二铜管的两端设置连接接头,方便将第一铜管与第二铜管连接,增加第一铜管与第二铜管连接的密封性,提高制造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性能全铁冷凝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中设有两块管板,两块管板对称倾斜设置,两块管板顶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两块管板底端之间的距离,管板的板面设有防腐层,两块管板之间设有固定板,两块管板之间设有第一铜管,第一铜管为直管,第一铜管纵向分布在两块管板之间,第一铜管的长度从上往下逐渐减小,相邻两根第一铜管之间连接有第二铜管,第二铜管为圆弧管,壳体设有流体管道,流体管道与第一铜管连接。
进一步,上下相邻两根第一铜管之间的距离相同。
进一步,第一铜管与第二铜管之间设有连接接头,连接接头与第一铜管的端头密封连接,连接接头与第二铜管的端头密封连接。
一种高性能全铁冷凝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管板开孔处理:根据预设的第一铜管的管径,在管板上进行钻孔操作,管板上的孔径大于第一铜管的管径,同时沿着管板长度方向上的相邻两根孔之间的距离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昌县长城空调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昌县长城空调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61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