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煤气配比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25900.6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3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高丽娟;陈晓强;刘健;白弘;王慧宇;王磊;童军;何佳;黄振刚;王涛;徐雷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7/02 | 分类号: | G05D27/02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4111 | 代理人: | 马振亚 |
地址: | 243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煤气 配比 方法 | ||
1.一种混合煤气配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焦炉煤气配入以及高炉煤气与转炉煤气协调配入。所述焦炉煤气配入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高炉煤气第一压力检测器PIC001、焦炉煤气第一压力检测器PIC002、转炉煤气第一压力检测器PIC003分别监测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的来源压力;
通过分别连接在高炉煤气输入阀F1、焦炉煤气输入阀F3、转炉煤气输入阀F5后端的高炉煤气第二压力检测器PIC004、焦炉煤气第二压力检测器PIC005以及转炉煤气第二压力检测器PIC006,分别监测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的输入压力;
根据所需混合煤气热值以及混合煤气压力检测器PIC007的监测压力,在高炉煤气第二压力检测器PIC004中设定高炉煤气输入压力,依据检测器PIC004中设定的压力,调节高炉煤气输入阀F1的开度,在焦炉煤气第二压力检测器PIC005中设定焦炉煤气输入压力,依据PIC005中设定的压力值,调节焦炉煤气输入阀F3的开度,在转炉煤气第二压力检测器PIC006中设定转炉煤气输入压力,依据检测器PIC006中设定转炉煤气输入压力值,调节转炉煤气输入阀F5的开度;
根据所需混合煤气热值,并根据高炉煤气流量检测器FT001显示的高炉煤气流量、转炉煤气流量检测器FT003显示的转炉煤气流量、焦炉煤气热值检测器TE002显示的焦炉煤气热值,高炉煤气热值检测器TE001显示的高炉煤气热值,转炉煤气热值检测器TE003显示的转炉煤气热值,计算出需配入的焦炉煤气的流量,即L焦=(Q混*L高+Q混*L转-L转*Q转-L高*Q高)/(Q焦-Q混);
将需配入的焦炉煤气的流量设定在焦炉煤气流量检测器FT002中,调节焦炉煤气调节阀F4,恒定输入焦炉煤气的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配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炉煤气与转炉煤气协调配入包括以下步骤:
当转炉煤气供给均衡时,转炉煤气实行定流量配入,依据混合煤气压力检测器PIC007中设定的压力值,调节高炉煤气调节阀F2的开度,以满足设定的混合煤气压力值;
当转炉煤气输出不稳定时,即检测到转炉煤气流量检测器FT003输出波动时,调节转炉煤气切断阀F8,使其关闭,进一步调节高炉煤气调节阀F2的开度,以满足设定的混合煤气压力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配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炉煤气与转炉煤气协调配入包括以下步骤:
当转炉煤气供给充裕时,高炉煤气实行定流量配入,依据混合煤气压力检测器PIC007中设定的压力值,调节转炉煤气调节阀F6的开度,以满足设定的混合煤气压力值;
当高炉煤气输出不稳定时,即检测到高炉煤气流量检测器FT001输出波动时,调节高炉煤气切断阀F7,使其关闭,进一步调节转炉煤气调节阀F6的开度,以满足设定的混合煤气压力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配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炉煤气第一压力检测器PIC001、焦炉煤气第一压力检测器PIC002、转炉煤气第一压力检测器PIC003、高炉煤气第二压力检测器PIC004、焦炉煤气第二压力检测器PIC005以及转炉煤气第二压力检测器PIC006、混合煤气压力检测器PIC007分别连接控制器;所述高炉煤气输入阀F1、高炉煤气调节阀F2、焦炉煤气输入阀F3、焦炉煤气调节阀F4、转炉煤气输入阀F5、转炉煤气切断阀F8分别连接控制器,所述调节由控制器调节;所述高炉煤气流量检测器FT001、焦炉煤气流量检测器FT002、转炉煤气流量检测器FT003分别连接控制器;所述高炉煤气热值检测器TE001、焦炉煤气热值检测器TE002、转炉煤气热值检测器TE003分别连接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配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炉煤气调节阀F6、高炉煤气切断阀F7分别连接控制器,所述调节由控制器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590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