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维度复合配光路灯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25577.2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02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F21S8/08 | 分类号: | F21S8/08;F21V17/12;F21V23/00;F21V23/04;F21W131/103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王勤 |
地址: | 518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维 复合 路灯 | ||
本发明适用于道路照明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多维度复合配光路灯,其包括多个不同维度的照明子系统以及智能控制系统。其通过光学以及结构配光,所述光学配光的功能是以最小的损失将光能尽可能投射的更远,解决路灯对道路中央照明不足问题。所述结构配光的功能是与光学配光功能协调,以最小的光效损失做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解决路灯眩光问题。本发明将各个低灯位的照明子系统的光源与控制元件集成在一个灯体内,组成实体路灯,实现了照明子系统的实体化、集成化。该路灯具有无眩光、照明功效高以及自适应控制等特点。其具有景观照明功能,能起到确保交通安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保证行车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维度复合配光路灯。
背景技术
在道路照明中,眩光历来为重要的评价指标。眩光是指在视野内有光亮度范围不适宜, 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极端的光亮度对比,以至引起不舒服或降低可见度的视觉干扰。
CJJ45-2015中明确规定了限制眩光的设计与检测指标为阈值增量,并以阈值增量为指 标对眩光规定了上限,做为评价道路照明质量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减小眩光的方法很多,但都存在一个矛盾:所有减小眩光的措施都有其代 价——路灯系统光效的损失。因此,减小眩光需求的实质是,既要大幅减小眩光,又要保持 高光效。
另外,该阈值增量规定仅限于对驾驶员构成前视干扰的“前视眩光”,但事实上,道路上还存在着其它眩光。
我们注意到,在高速公路、市政道路及隧道道路照明中,除了对驾驶员构成前视干扰 的“前视眩光”外,还存在另外两种眩光:驾驶员在后视镜中看到的眩光——“后视眩光”与“侧视眩光”。
“后视眩光”指路灯光源位于于驾驶员后方、对驾驶员观察后视镜视线形成强烈干扰 的眩光。后视眩光的存在,使得机动车后视镜明亮一片,无法有效辨识后方车辆的位置与距 离。
“侧视眩光”指路灯光源位于于驾驶员侧面、对驾驶员形成强烈干扰的眩光。
显然,虽然由高速公路上路灯所造成的后两项眩光现象目前尚无明确的设计规范和检 测指标,至今仍未找到有效的控制方法。但在传统照明方式下(特别是宽路面)的基本路段 确实存在,亦属于直接眩光范畴,对于驾驶员夜晚驾车形成强烈干扰。
另外,对于低灯位设置的路灯,侧视眩光与后视眩光往往表现得更为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能量功效高且集合有多种照明功能的多 维度复合配光路灯。
一、低灯位路灯眩光的特点
该照明方式对于眩光非常敏感。
低灯位路灯与高灯位路灯呈现明显不同的眩光形态与特点。
(1)超小立体角
低灯位条件下,驾驶员距前方眩光光源的距离远大于该光源距目标物的距离,导致其观 察前方路面的视线与眩光光线之间的立体角超小,通常不超过10,请参见图1。因此,即使 眩光光源并不直接向驾驶员眼睛照射,亮度绝对值也不高,但只要前方眩光光源与目标物亮 度达到一定的反差,驾驶员依旧会感觉到强烈的眩光。这种主光轴并不指向人眼的眩光属于 非直射的直接眩光。根据阈值增量(眩光)计算式,阈值增量与光幕亮度成正比,而光幕亮 度与立体角成正比。因此,任何逆向照明分量对于阈值增量均有贡献,特别是低灯位的逆向 照明分量对于阈值增量贡献更大。
(2)超小灯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55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